搜狐娱乐专稿(庄自修/文)
“工业糖精” 式的 CP 营销并非新鲜事,流程化互动、预制化营业早已有之,近年更成热议焦点。但在电视行业整体水位下滑的当下,它仍是作品突围的重要抓手。
从《雁回时》的无实物壁咚到《深情眼》的 “婚礼式” 入场,演员们靠标准化流程批量生产 “糖精”,营销已跳出 “售后” 范畴,从拍摄路透到综艺连轴转,甚至写入合同形成全链路操作,让 “CP 感” 成了可批量制造的商品。
观众态度两极:有人反感刻意,有人沉迷甜蜜。无论争议如何,这场愈演愈烈的 CP 营销内卷,终究是流量博弈的缩影,只是这颗 “糖” 的滋味,正变得越来越复杂。
糖点制造有公式
今年,剧集CP营销的糖点堪称 “超标供应”。
《雁回时》追剧团现场,陈都灵对辛云来上演无实物壁咚;《临江仙》活动中,曾舜晞从背后环抱戴王冠的白鹿共射花箭;《焕羽》主创登场时,张婧仪、周翊然直接向观众派送 “羽毛糖”;《樱桃琥珀》现场,张凌赫喂赵今麦吃枣馒头;《锦月如歌》宣发期,周也为丞磊量腰围;《献鱼》追剧团,陈飞宇和王影璐戴着胸花、拉着红绸共同入场;《折腰》剧宣更将追剧团变成 “婚礼现场”,宋祖儿手持捧花,刘宇宁在旁撒花助攻。
近期播出的《深情眼》更是将 “甜” 推向新高度:张予曦、毕雯珺伴着《婚礼进行曲》入场,向观众 “撒喜糖”、递 “婚礼邀请函”;游戏环节,毕雯珺单手抱起张予曦,两人互系围裙、牵手 DIY 蛋糕,引得现场尖叫不断。
看多了这类活动便会发现,影视剧CP营销的套路有着清晰的路径:
在视觉与氛围营造上,要么用同款色系穿搭强化关联,要么以风格互补或反差造型制造张力,再搭配 “撒喜糖”“婚礼现场”“撒花喷雪” 等设计,为互动蒙上浪漫滤镜。比如《锦月如歌》扫楼时,周也双马尾造型俏皮灵动,丞磊黑色西装沉稳帅气,这种反差感让网友生出 “爹爹带可爱女鹅出门” 的联想,也深化了丞磊 “少年爹系” 的标签。
具体互动环节,既要原样复刻剧中吻戏、拥抱、壁咚等名场面,唤醒观众对角色的情感记忆;也要设计对视憋笑、互说情话、量腰围、喂食物等游戏,用肢体接触和语言试探拉近距离,最后再拍几组搞怪表情包,让亲密感显得更自然。
最后,合唱、共跳手势舞、即兴表演是展示默契的标配,再配上 “婚礼邀请函”“羽毛糖” 这类福利,一套组合拳下来,即便CP感本身不足,也能靠着流程化设计,让观众或多或少 get 到 “甜” 的信号。
剧宣从业者甜茶透露,如今CP营销已有标准化流程:“要么先炒角色CP再延伸至真人,要么先以真人带动角色,具体会根据艺人话题度和题材做不同部署。套路也很常见,比如线下追剧团、精品化双人视频、微博互动互艾特、短视频平台物料共创等。”
从售后到全周期
随着CP营销 “工业化” 推进,行业内卷也愈演愈烈。
过去,剧集CP营销多是 “售后”:剧集播出后,主演合体参加线下活动、拍摄杂志等;如今,许多剧在开拍时就已埋下CP糖点。比如《百花杀》剧组路透中,主演孟子义、何与及孟子义的宠物狗同框,三人穿着风格相似的衣服,被网友调侃为 “亲子装”;宋轶和丞磊 “互抹奶油” 的路透被曝是炒作,也被不少网友归为 “售前预热”。
热搜上常见的 “某某剧路透”,看似是网友随拍,实则可能是剧方有意放出的 “糖点”,目的是通过CP预热吸引路人关注,提升剧集期待度。
甜茶透露,如今剧集CP营销越来越前置,很多剧组在拍摄时就储备了充足的CP物料,“有的路透可能真是粉丝拍的,但剧方看到后会主动推波助澜”。
这种内卷不仅体现在时间线前移,更体现在质量、数据、数量和预算的全面比拼。甜茶举例:“以短视频物料为例,一开始大家都用自家摄影师拍摄,直到某部剧找达人摄影师拍出 700 万点赞的爆款后,后续项目全开始卷达人摄影。”
最近的《深情眼》便是典型,售前售后CP物料都 “卷到飞起”:播出前,张予曦、毕雯珺合体参加芒果晚会表演;播出后,又陆续登上《我家那闺女 2025》《巴黎合伙人》《你好星期六》等多档综艺,还共创了大量合体物料。
近日,两人再度合体亮相某红毯现场,粉丝席间此起彼伏的尖叫声便是最直观的证明 ——“无予伦毕 CP” 的出圈程度。这无疑印证了,优质的售后运营对维持甚至提升 CP 的人气,确实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
甜茶感叹:“未来很久,可能很难有哪对CP能超过他们。”
艺人对CP营销的态度也愈发配合。
剧宣小桐感慨 “今时不同往日”:“以前宣传方不太敢做CP营销,尤其是面对知名度高的艺人,除非艺人团队主动牵头,我们才敢跟进。现在大家都挺配合,要求艺人配合宣传的内容也会写进合同。”
甚至有艺人会单方面进行 “CP 炒作”:去对方打卡过的景点、饭店 “同款签到”,或在机场穿同款衣物,通过这种 “暗戳戳” 的操作,激发CP粉的想象。
甜茶透露,宋轶、丞磊 “互抹奶油” 这类营销方式在业内并不少见,只是具体形式可能不太一样而已。
在这场营销游戏中,CP 间的关系虚实难辨:有的确实私交甚笃,有的则纯粹 “逢场作戏”。
艺人工作人员小菊透露,曾大火并二搭的某对 CP,合作第一部作品时,女主角起初并不想配合男主角炒CP,剧集爆火后,两人镜头前甜蜜爆表,真假难分。
艺人对CP营销态度转变的原因,小桐猜测:一是观众对炒CP的包容度提高;二是市场寒冬下,剧集播出压力增大,售后自然更卖力。
但更关键的是,各方都看到了CP营销的巨大红利 —— 无论剧集最终口碑如何,剧宣视频往往能 “爆”:白鹿与敖瑞鹏《白月梵星》合体视频获 1400 多万赞,被称为 “内娱剧宣神话”;白敬亭与章若楠《难哄》、虞书欣与林一《嘘,国王在冬眠》、张予曦与毕雯珺《深情眼》的合体短视频,也都斩获超 800 万赞。
路人买账吗?
CP 营销的核心目的是吸引路人 “入场”,但效果褒贬不一。
搜狐娱乐随机采访的剧迷小可直言:“关键得看剧本身好不好看。要是剧情、人设拉垮,就算演员疯狂搞CP售后,只会让人反感。只有剧里的CP让我磕得投入,我才会想看售后。而且现在很多CP营销太模式化,没新意,来回都是单手抱、眼神杀,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剧里那种暗戳戳的糖。”
她提到自己钟爱的几对 CP——《苍兰诀》“棣欣引力”(王鹤棣、虞书欣)、《点燃我,温暖你》“命韵峋环”(陈飞宇、张婧仪)、《星汉灿烂》“吴露可逃”(吴磊、赵露思),认为这些CP营销不算强势,却因剧集质量高、人设讨喜而自然爆火。“好的CP营销不用刻意宣传,观众自己会二创剪辑,这比硬炒更让人喜欢。”
剧迷丝丝也表示,自己对 “工业糖精” 兴趣不大,尤其反感艺人们的 “换乘恋爱” 式营业 —— 刚和 A 炒完 CP,转头就和 B 组新 CP,甚至有的正在和A炒CP,就迫不及待与B也售前营业了,就再加上营业模式化,更难让人投入。
此外,艺人有公开恋爱对象,也是CP粉的 “磕糖大忌”。
比如白敬亭与宋轶,被拍到见家长,在公众心目中属于“真情侣”了。当白敬亭和章若楠为剧直播时,剧中甜蜜情侣在剧外被指 “尴尬得像陌生人”;胡一天近期也因刚进组《天才女友》就被曝恋情,引发网友不满,认为 “有对象的艺人就不该拍偶像剧”。
甜茶坦言,遇到有公开对象的艺人,合作方和剧宣都很头疼:“营销CP吧,观众隔着‘正主’磕不下去;不营销吧,CP粉会骂艺人不敬业;要是艺人对象再出来‘搞事情’,还会给剧招黑。不得已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提前做舆情管理,不能让艺人影响到剧。”
制片公司小贾透露,现在剧集播出压力大,艺人是否有公开恋爱对象,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接有CP营业需求的戏,“除非是非常头部的艺人,剧组要拿他过会,才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否则可能就不考虑了。”
对于CP营销对剧集的实际作用,剧宣们看法不一。小桐认为:“一部剧的宣传物料会针对不同人群,卖CP主要是给喜欢磕CP的人看的。而且营销号就爱抓艺人关系做文章,卖CP自带话题性,能引来营销号主动转发,相当于低成本换流量。”
甜茶则直言,CP营销确实是当下多数剧集的流量抓手,与播放量呈正相关,“但不是CP营业好,播放量就一定同比增长,最终成绩还是取决于CP剧情的好坏”。
她还提到,如今观众对CP营销的容忍度在提高,要求也在升级:“我们得规避可能被恶意解读的形式,在公开场合产出必要的营业内容,做有头有尾的CP营销,同时结合市场舆情和观众喜好不断调整。”
最后她笑言:“工业糖大家也吃得挺香,管它啥糖呢,甜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