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生活百科 » 情感故事 » 文章详细

如何破解对“大龄研究生”的就业歧视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浏览次数:112次 发布时间:2022-04-16

来源标题:如何破解对“大龄研究生”的就业歧视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达到457万人,比去年增长21%。自2014年起,教育部取消了考研的年龄限制,随着考研热的不断升温,大龄研究生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教育与学习早已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大龄学生”群体的日益壮大,正说明人们早已不再局限于多年以来“一考定终身”的狭隘认知,有了更多提升自我的意识。
不过,“大龄”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家庭和学业的平衡、知识更新和学习习惯的保持、就业时遭遇“区别对待”或“准入限制”等“歧视性规定”,都使得大龄研究生群体承受了更大的压力和焦虑。不少人反映,一些单位招聘、企业校招普遍设置了“报考年龄不超过28岁”“面向35岁以下招聘”等条件,年龄门槛直接将大龄研究生拒之门外,限制了他们的就业选择。
就业年龄限制的背后,纵然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但说到底还是歧视与偏见,想当然地认为大龄研究生“含金量”不高。其实,与20岁出头的年轻人相比,大龄研究生往往有着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历,心智相对更加成熟,研究方向和人生目标更加笃定清晰,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读研机会。“逆行”读研的他们重返校园“回炉充电”后,可以对某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再把求学的成果带回职场,帮助社会行业实现良性发展。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有些过于苛刻的招考年龄限制,不仅可能加剧就业“年龄歧视”,更是对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的背景下,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就业年龄歧视做出禁止性规定,同时出台和完善促进就业工作的配套制度和措施,营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说,高校和全社会也应鼓励和支持大龄读研的有志者,为他们高质量完成学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只有当大龄研究生拥有更多、更好的价值实现的舞台,人们才会对终身学习葆有更高昂的热情、更持久的动力。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