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社会焦点 » 聚焦身边 » 文章详细

外出务工的“有志青年”们改变了家乡

来源:《工人日报》 浏览次数:110次 发布时间:2022-01-07

本报记者 李丰 本报通讯员 陆琇《工人日报》
阅读提示
春节返乡在即,从贵州省锦屏县平翁村外出务工的青年们,终于又得以亲眼看见在自己远程参与下发生变化的家乡。2015年初,一群在外打拼的平翁村青年们筹划建立了“平翁村有志青年联合协会”,通过捐款捐物、贡献创意、协调治理等方式远程参与到家乡的建设,帮助改变家乡容貌,培育更多优秀学子成才,成为实现外出务工者与家乡之间充分联结的有效样本。
 
“快来,帮我们看看总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分别安装在哪里方便。”
“这边安装两盏路灯。”
“不,应该在这两边分别安装两盏路灯,这样才方便。”
……
在一座即将竣工的塑胶篮球场上,十余个身影正在比画着。凑近一听,原来是“平翁村有志青年联合协会”代表和村主任正在商量球场两边安装路灯的事宜。
在贵州省锦屏县巍巍大山中的侗族村寨平秋镇平翁村,有这样一群青年人,他们常年在外务工,却时刻心系家乡的发展。他们抱团成立“平翁村有志青年联合协会”,7年来捐款达300万元,铺设塑胶篮球场、安装太阳能路灯、奖励优秀学子……如今,满满的幸福感浸润乡亲们的心间。
成立协会,共建美丽家园
“我们平时都很难得回家一次,但会通过协会的微信群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只要家乡遇到困难,我们都会积极献策献力。这次村里建塑胶篮球场,我捐了1000元,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一直在外务工的彭恩浩说。
贵州省锦屏县平翁村受地形地势影响,辖区内山多田少,水资源匮乏,曾是一个贫困村。为了生计,有近七成村民都纷纷外出打拼。
2011年开始,平翁村人在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县开起了加工厂,经济也逐渐变得宽裕,龙成峻、龙登栋、吴贤杰、彭恩瑜等青年经常聚在一起聊起家乡的往事。2014年11月,他们在一次聚会中想着一直在外务工,能不能为家乡做点什么,成立协会的想法由此诞生。一个个电话联系起在浙江一带务工的平翁人,2015年初,“平翁村有志青年联合协会”正式成立。
“我们成立协会的初衷就是协助村两委服务村民。”协会创建人之一龙成峻回忆说,“当时,龙登栋还买来一卷鞭炮,我去办了一张银行卡,存进去第一笔2000元的款项,后来大家也陆续往里存钱,用于协会举办活动。”
“每年春节期间,协会都组织召开理事会,商议来年给父老乡亲补点什么。”龙登航说。目前,协会已经有外出务工人员、在校学生、村民等160余名成员。
就在2020年春节,这群在外务工的青年们在理事会上表示,想筹建一个公益性项目。了解村内实际情况的平翁村主任龙登林提出,“村里的篮球场已年久失修,其他村都有了塑胶球场,要不就帮我们村修建一个塑胶篮球场吧。”。
“当时会长龙登棹在理事会群里一发布这个想法,立即就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协会马上就进行修建塑胶篮球场和配套设施的费用核算。”正在一旁的协会会计龙登槐说,“我们发出捐款倡议后,大家也非常积极,不到一个月就集齐全部修建资金。”就这样,在这一群外出青年的牵挂和支持下,一个崭新的塑胶篮球场在故乡搭建起来。
激励学子,培育幸福接力
“你知道村里有个‘有志青年联合协会’吗?”
“知道啊,我们这里没有人不知道的,而且还奖励大学生。”
记者注意到,在《平翁村有志青年联合协会章程》的第二章第六条写着,对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
“我是协会成立后第一批收到奖励的其中一员。”刚刚当上村支书的90后彭雁群骄傲地告诉记者,自己正是受到协会首批奖励的当事人。
彭雁群在2015年考上了凯里学院,当时就收到了协会发给她的500元奖励。当提及为何选择回家乡工作时,她表示,是村里这些有志青年的榜样作用影响了她,“想着自己还年轻,应该也为家乡贡献一分绵薄之力。”
据原村主任吴仕源介绍,协会对考上一本的大学生奖励800元、二本的奖励500元,“前几年考上大学的大学生,他们的奖励金都是我送到家去的哩!”他笑呵呵地说。
会长龙登棹从高中毕业后就一直在外务工20多年,他一直想的就是能为家乡做点什么。“俗话说喝水不忘挖井人,现在村里每年都有考上大学的学子,我们也是考虑要从教育出发,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平翁村。”
据了解,7年来,“有志青年联合协会”共奖励一本学生19名,二本学生35名,资金共计3.27万元,不少受到资助帮扶的学子学成归来,继续在家乡的土地上发光出力。
齐心协力,共创美好未来
协会的一系列举措,不仅帮助家乡村容村貌发生了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用村主任龙登林的话说,那就是“有了协会后,村里的工作比以前容易多了”。
平翁村驻村干部范超俊告诉记者,“自我驻村以来,只要涉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或村里的发展,村民们都会积极支持。如果实在有需要协调的,我们就会找协会帮忙,基本就没有协调不了的。”
对于协会里的成员们来说,人虽然不在家乡,但建设家乡的参与也不能少。有的一次性捐款5万元,还有的1万至3万元不等,积极慷慨解囊、贡献智慧都是他们参与的方式。
“我们虽然长期在外工作,但是我们都非常希望家乡越来越好。”村里每次发出捐款倡议,一直在外打拼的龙登昌都积极响应,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免费为村里设计风雨桥图纸等。
同时,协会成立以来还在村里组建了歌队、舞蹈队、篮球队。逢年过节,返乡过节的青年们就会通过协会,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活动,既丰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保留了文化,留住了乡愁。
今年已经74岁的龙根灿,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见证了平翁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以前这里真的是出去难,进来也难,现在,我们一大把年纪了,也可以去外面看看了。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