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小说演义和民间传说中,一直有雍正篡位的说法。其中最广为流传的版本是:康熙遗诏“传位十四阿哥”,被雍正篡改为“传位于四阿哥”。但是,这个故事显然是编造的,而且手法非常不高明。因为古代皇帝的传位诏书向来有十分正式的格式和措辞,不可能只有排行而不提名字。而且,繁体字的“于”写作“於”,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十”字改成“於”字的。另外,康熙的传位诏书是用满汉蒙三种语言写成的,纵然改得了汉语,也改不了满蒙语言。总之,这种说法丝毫没有可信度。
另外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康熙之所以选择雍正继承大统是因为喜欢孙子乾隆。这种论调也十分荒谬不可靠,对此笔者曾在另一篇文章中有所论述。感兴趣的读者欢迎查阅。
康熙有35个儿子,其中的9个参与到皇位斗争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在选继承人这个问题上,康熙确实一度游移不定,从二阿哥胤礽到八阿哥胤禩,再到十四阿哥胤禵,都曾是康熙中意的对象。而四阿哥胤禛在诸位皇子中则显得非常不起眼,他似乎并未得到过康熙的偏爱。偏偏是不得宠的四阿哥胤禛最终登上了皇位,所以人们才会怀疑他继位的合法性,这个逻辑倒也有几分说服力。
但是,四阿哥胤禛不得父亲康熙器重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康熙晚年对这个性格阴郁的儿子还是给予了厚望的,这从康熙临终前的一系列举动中已经颇见端倪。
《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一直是中国古代皇家的头等大事,只能由天子本人或者皇位继承人主持。但据《起居注》和《清史稿》等官方正史记载,康熙临终前,曾连续三次派皇四子胤禛代表自己主持祭祀:第一次是康熙六十年,盛京祖陵祭祖;第二次是康熙六十年冬至,京城南郊祭天;第三次是康熙六十一年,也就是康熙驾崩前一个月,再次冬至祭天。
所以,康熙早年虽然并不中意胤禛,但他临终前确实有传位于皇四子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