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文章详细

领英创始人里德·霍夫曼:为何独角兽公司越来越多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次数:606次 发布时间:2015-08-25

本文作者里德·霍夫曼(ReidHoffman)是LinkedIn(领英)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著名风投公司Graylock的合伙人,硅谷最著名的风险投资家之一,被誉为“硅谷人脉之王”。他曾经创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交网络socialnet.com,担任过PayPal董事会成员和高级副总裁,投资过Facebook、Zynga、Airbnb、Flickr、Mozilla等在内的160多家创业公司。

在风投行业,选择胜利者其实是一个失败的投资策略。我们的目标应当是找到那些重磅炸弹,那些可以从初创期的在车库里一个小团队搭伙埋头苦干,发展到规模化之后成为IPO市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时间可以证明,是这些异军突起者帮助风险投资人赚取了千百倍的投资回报。也因此最优秀的资本管理者会把注意力放在那些有机会成长到这个规模的公司身上。

时间同样证明了,这样的公司是极其稀有的。为了给出一个稀有程度的直观概念,专注于种子轮投资的牛仔资本(Cowboy Venture)创始人Aileen Lee在她2013年写给TechCrunch的一篇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独角兽”这一概念。

Lee的研究调查表明,从2003年到2013年十年间获得了风投融资的超过6万家美国软件和互联网行业的公司中,只有39家公司的上市或非上市估值达到了10亿美元甚至更高。Lee将这些公司归为“独角兽俱乐部”的成员。这一栩栩如生的新词汇很快就流行起来。

然而就在过去的一两年间里,独角兽突然间好像遍地都是。《财富》在网上发布了一个独角兽公司清单,现在清单中所列举的独角兽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超过了一百家。数据公司CB Insights指出的世界上独角兽的总数超过了120家。

与独角兽公司数量齐头并进的就是对这些公司未来憧憬的怀疑。“曾经价值十亿美元的高科技初创企业很神秘,现在被投资牛市和所谓的新一代破坏性创新鼓吹的遍地开花。”《财富》杂志指出,“独角兽的壮大也许是互联网泡沫的一个形式。”

没错啊,独角兽按定义来讲就应该是宇宙中最稀有的物种,怎么能突然来了一大群?这无异于哲学上说的本体论矛盾。

不过那些相信独角兽泛滥等于互联网泡沫的投资者,也许把Lee的这一发明想的太崇高了一些。

Lee发明独角兽概念的时候,她描绘的是一个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情形。在2003到2013年间,就只有39家公司从6万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估值达到10亿+。

然而随着独角兽这一称呼被普及,它已不再简单地是对过去现象的一个描绘了,而更成为了一个自我应验的预言。人们相信独角兽是全世界最稀有的,因此如果把10亿加公司比作独角兽的话,那一定就只有固定数量的独角兽公司可能存在,不论现在还是将来。

可问题是,尽管这个比喻本身给了10亿加的公司一个潜在的封顶,风投公司和其他投资者们不是依据这个比喻下赌注,而是依据科技创新下的赌注。

2003年的时候,iPhone还没有出现,Facebook也还没有出现。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加起来只有区区8亿人。从那时起,全世界都转向了一个被我称为“社交时代”的时代——这是一个被前所未有的全球化和由此涌现的海量机会所定义的时代。

如今,全世界的互联网用户有30亿人,并还在增长。由于平板和智能手机的出现,这些用户比起十年前,对互联网的使用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他们使用互联网更频繁、更不分场地,用户之间的连接也远比2003年来得强。

为了连接全球,新的平台诞生了。远程云计算服务给创业公司配备了曾经需要花费数百万美元才能够开发和实现的生产力。好几种便捷的支付方式被开发出来了。这一切使得几个大学生可能在几个月内可以开发一款被数百万人所接纳的应用软件。

最终,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在资本化这一“赢家通吃”商业模式,投资者把更多的公司定位在了10亿+的估值上,这也是非常合理的。

由于创业的世界本身就像一个社交网络一样,有前景的想法和方法总是飞速地被发现、被拥护、被复制、被提炼。在这个社交时代,所有一切都被加速和放大了。曾经稀有的,现在可能充足:微处理器是如此,宽带是如此,估值10亿+的公司,也是这样。一大群的独角兽公司是一个自然选择的、完全健康的结果,说明的是我们处于一个生产力旺盛的生态环境中,我们未来生存在这个世界里,要学会与这些独角兽们共处。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