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社会焦点 » 社会关注 » 文章详细

建筑机器人派上了大用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浏览次数:54次 发布时间:2022-11-25

来源标题:建筑机器人派上了大用场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北京等24个试点城市将积极探索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路径。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马智亮接受本报采访时说:“通过推广智能建造,传统建筑业将迎来转型升级,不仅可以推动行业的技术进步,还可以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建筑机器人效率高
定位、组对、调整,固定好夹具后,核电预埋件焊接机器人自动开始焊接作业。11月15日至17日,在2022年中国核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中建二局研发的“埋件焊接机器人”精彩亮相,吸引不少关注目光。
以往,在核电项目施工中,标准预埋件数量多、焊接工作量大。为解决这一施工难题,中建二局研发了“埋件焊接机器人”,能够自动定位、智能焊接,相较于人工焊接,该设备的应用效率提升了3倍。据介绍,中建二局研发并启用核电焊接管理系统,在焊接方面实现了从生产自动化到管理信息化的升级。目前该套智能焊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防城港核电站、太平岭核电站、浙江温州三澳核电站建设中,极大提升了核电建造的品质。
如何对建筑工地进行智能化管理?在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中建八局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打造了覆盖建筑工程全周期的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管理平台。“通过智能建造,我们打通了项目数字化管理流程,效率明显提升。”中建八局相关负责人说。
马智亮认为,建筑领域的智能化系统,是指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建筑信息模型、地理信息系统、建筑机器人等技术开发的,用于取代人或减少对人的需求的信息系统。推广智能建造将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如今,楼层清洁、室内喷涂、地砖铺贴等建筑工序不再由建筑工人亲力亲为,建筑机器人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的人工作业,提高了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培育智能建造试点城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发布通知称,经城市自愿申报、省级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审核推荐和专家评审,决定在北京、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沈阳、南京、合肥、河北雄安新区等24个城市开展智能建造试点,试点期3年。
记者了解到,这是中国首批智能建造城市试点。试点城市将重点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建筑产业互联网、建筑机器人、智慧监管六大方面,挖掘一批典型应用场景。试点的主攻方向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促进建筑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建造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着力解决工程建设存在的生产方式粗放、劳动力紧缺、资源能源消耗大等突出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这批城市不仅建筑业企业基础较好,而且近年来均拥有大量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好的推行智能建造的条件,预期可以取得良好的智能建造应用效果。另外,这些城市在地域分布上也有代表性,能够为在全国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转型之路还需努力
2021年,“发展智能建造”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专家认为,这为中国全面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方向,也为广大建筑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中国的一些企业在智能建造方面走在了前列,例如,建筑业的中央企业大多在智能建造方面具有雄厚实力,并将智能建造技术应用在大型复杂工程中;有的房地产企业也投入建筑机器人的开发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效。”马智亮认为,但总体来看,中国智能建造的智能化系统水平还不够高,智能化系统的种类、集成度以及应用面也比较有限,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应用落地等方面还需努力提升质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丁烈云认为,推动智能建造发展,抢占技术竞争制高点,需要做好4件事:一是打造以自主可控建筑信息模型为核心的全产业链一体化软件生态,二是强化工程物联网的应用价值,三是建立健全智能化工程机械标准体系,四是创新数据采集、储存和挖掘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完整的工程大数据产业体系,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