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社会焦点 » 社会关注 » 文章详细

“最难就业季”求职压力如何破?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支招

来源:新京报 浏览次数:87次 发布时间:2022-11-07

来源标题:“最难就业季”求职压力如何破?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彭凯平支招
“对手太卷”“岗位太少”“待遇太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擅长什么,在迷茫中愈发怀疑和否定自己;“领导不喜欢我怎么办?”“和同事相处不好是我的问题吗?”……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当下,不论是加入秋招大军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刚进入职场的新人,都容易遭遇诸多困惑与心理压力。  
面对压力,求职者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进行调节?当因求职进展不顺而陷入焦虑时,如何缓解负面情绪?近日,新京报就此对话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心理学系教授彭凯平,为求职者们解惑支招。  
希望学生们具有成长性思维  
新京报:近年来,每逢毕业季都会出现“最难就业季”的感叹,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彭凯平:我觉得人有一个特点,往往是把自己现在遇到的问题当做是最难的问题。其实不光是学生,你看那些思想家,也会说哲学的灭亡或者文学的终结、音乐的终结等等。说明人类有一个普遍的心态,认为未来是一成不变的,是单方向的,是说不清楚的;只有现在代表了最高峰。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我把它叫作“世界末日综合征”。  
未来要靠我们去创造,换句话说,就业形势是可以随时变化的,但这需要靠我们自己去努力改变。此外,就业不应该是从一而终,好像选择了职业,一辈子就是这样,这是不对的,选错了行也可以再改。  
第三点,不要把现在的条件看作是未来的条件,也不要把现在的困难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任何事情都在变,最重要的变化就是自我,要相信你的条件、魅力、能力等等都是会变的。而这个变就靠我们不断成长,凡是相信自己就这个水平的人永远得不到成长,凡是相信自己的水平能够提高的人则一定会提高,这叫作“成长性思维”,希望学生们有成长性思维。  
新京报:2023届毕业生秋招正在进行,有毕业生称自己投了很多简历,收到的offer却很少。对年轻求职者,你有哪些建议?  
彭凯平: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在1973年就发表了一篇文章,他说找工作最好的方式是靠弱联系而不是强联系。他在波士顿做了一个调查,发现人们找到工作不是来自亲朋好友的帮忙,也不是来自于学校老师的指导,而是靠那些萍水相逢的人。路上听到的一句信息,和别人闲聊得到的一个想法,不认识的人给你一个指点,这些其实最重要。  
怎么得到弱联系的帮助呢?与人为善和社会交往特别重要,在家里待着、在学校躺着是找不到工作的。那么人家为什么帮你呢?你要展现自己的魅力,讨人喜欢、多做好事。所以说,其实决定工作的是你讨人喜欢的能力,而这个能力丰富多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讨人喜欢的地方。 
因此,我对年轻人的建议是可以变,多做好事,多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这可能是找工作的特别重要的方法。  
负面感受不能靠“躺平”解决  
新京报:对于因为求职进展不顺而陷入焦虑的求职者,如何缓解负面情绪?  
彭凯平:积极心理学特别提倡行动,很多的负面感受不能靠躺平解决;只有行动才能够化解我们身体产生的各种压力激素。行动包括运动、交流、唱歌等等,走出家门,“病”就好了一半。   其次,一定要有社会网络和社会交往,多参加社交活动。让自己投身到社会中去,孤独永远产生不了工作,联系才是工作的来源。  
最后,一定要沟通要交流,这不单指说话,写文章、在网上发言都算。人的魅力之一就是会表达,现在是自媒体时代,你完全可以说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没工作了,千万不要闷在心里头,这种“说”其实也有帮助。  
新京报:当学生们遭遇考研考公失利、长期待业等境况时,除了焦虑,往往还会有疲惫、迷茫之感,这时该如何调整心态?  
彭凯平:很多人在遇到各种挫折和打击之后,容易产生倦怠、懈怠甚至绝望的情绪。特别建议年轻的朋友在心情郁闷的时候,看看积极心理学。一定要有美好的人际关系,我甚至鼓励我们的同学谈恋爱。感情是人类生存特别重要的动力。爱情、友情、亲情特别重要,要用爱的力量来战胜自己,这是第一条。千万抛弃那种以为自己优秀就一定能成功的想法。不要强调个人精英主义,而要强调互惠互利。  
第二,一定要有行动的习惯,心情不好的时候,给自己找个事,做什么不重要,只要动起来。一开始条件不够或者待遇不好都没关系,只要是喜欢做、觉得能做好的就行,慢慢来。  
第三,还是要有一些未来的计划憧憬。有些人找工作属于随机乱撞,其实还是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找准自己最擅长的、做得最好的、条件允许的领域和职业,逐步以小的进步促进大的提升。  
情绪调节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方法,可以通过冥想、运动、倾诉、写日记等来实现;如果觉得比较困难,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的,比如练气功、呼吸、闻香味等。如果喜欢听音乐、唱歌、跳舞、看小说,也会有很大帮助。  
“好工作”由三个条件决定  
新京报:参加工作不久的人常会面临通勤时间太长、工作量大、薪水不高等困扰,对这类职场新人你有哪些建议?  
彭凯平:我觉得新入职场的人首先要意识到,这个工作是未来生涯的重要起点,还是仅仅满足基本的生存需求?  
如果是未来生涯的起点,我觉得遇到的挑战其实是一个考验,还是应该坚持。但如果这个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生存需求,我个人建议还是要换,为什么呢?为了饭碗做事,会越做越不开心,因为它没有意义感、没有价值感、没有目标感。  
第二,这是不是你最擅长做的事情?当做的不是自己擅长的事,就会觉得违心,会感到委屈;如果是自己擅长的,虽然暂时有挫折,但你的能力慢慢会展现出来,别人也会慢慢改变对你的看法。  
第三,团队里有没有喜欢你的人?因为这些人能够对你提供更大的帮助,换句话说还是要去求助,要学会利用其他人的资源。  
新京报:在你看来,对于初入社会的毕业生而言,什么样的工作算得上是一份好工作?  
彭凯平:我觉得不要受到世俗的影响,因为社会都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之上,很多人评价好工作的标准,往往是有前途、稳定。结合上面谈到的,我认为判断一份工作好不好,应该由三个条件决定。  
第一,这是不是你最擅长的工作。因为行行出状元,只要做得好,一定会脱颖而出。  
第二,这是不是做起来让你特别开心的工作。一份工作即使工资不高、地位不高,但你干得顺心,那不一样很好吗?人应该做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第三,这个事情做起来是不是体面、有尊严、有价值?为什么我们有些同学扎根基层那么长时间,因为他们觉得这是国家的需要。  
所以,我个人觉得做擅长的工作,做开心的工作,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才是好的工作的判断标准。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