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社会焦点 » 社会关注 » 文章详细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每地块砖都很了不起

来源:渝帆 浏览次数:357次 发布时间:2020-02-06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许许多多的古城、古都、古镇,这些古老城市之中,至今仍保存有许多古老的城墙和城门,尤其是像北京、西安等著名古都就有不少,但若要问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是哪一座?估计很多人都答不上来,它既在北京,也不在西南,而是在江苏的南京,是明城墙上的中华门。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中华门

中华门原名聚宝门,是南京明城墙上十三座明代京城城门之一(十三座城门包括: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仪凤门、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定淮门、太平门、朝阳门、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门、中国古代防御性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有“天下第一瓮城”之称。

中华门布局严整、构造独特,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设施的重要实物资料,不论是在军事上、历史上、还是在文化上、城建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华门曾是南唐国都江宁府和南宋陪都建康府城的南门,明朝洪武二至八年(1369至1375年)其扩建而成,称聚宝门 。1931年(民国二十年)国民政府改名为中华门,由蒋介石于双十节前夕题匾,并在东西两侧分别开辟中华东门 和中华西门,以满足南北双向车辆通行。

古老的中华门设置有三道瓮城、四道券门,呈”目“字形结构,每道瓮城都有一门一闸,主体建筑内瓮城由中华门主楼城门和二至四道辅助城门构成,各城门原有双扇包铁门和可上下启动的千斤闸,内设有栓槽,用来供木栓紧闭大门所用,整个城共有二十七个藏兵洞 ,可以藏兵三千余人。

现在的中华门已经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列入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参备名单(中国明清城墙项目)。

中华门历史陈列馆

中华门现存二层,三层上面的城楼大殿已经不存,二楼的藏兵洞则用作历史文化陈列馆、城墙文创产品列示中心等用途,在中华门历史陈列馆中,可以图文并茂的了解南京明城墙及中华门的历史。

比如说历史文人墨客登临中华门时所做的诗辞歌赋,其中比较有名的是诗仙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诗中的长干里,就是指今天的南京市。

据资料介绍,中华门及南京明城墙的兴建前后一共历时21年,整个建筑全用石灰、桐油和糯米汁等混合物作黏合剂、垒砌巨砖而成,极为坚固。城墙用条形花岗石奠基,城砖每块长约40-50厘米,每块重达15-20公斤,烧制技术的难度极大,可谓特别定制,并且上面还刻有制造者和监造者的姓名,以保证城砖的质量和严密的检验合格率。

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城墙是国家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城墙的坚固与否,不只体现着王权的威仪,更直接关系到社稷的安危,所以,历朝历代的最高决策者在筑造城墙时,始终将工程质量视为头等大事,丝毫不敢懈怠。

然而,沧桑变幻,国内不少曾经雄奇伟岸一时的城墙,大多都没能经受得住岁月的检验,最终湮灭于炮火或风雨中。在中国古代的城墙中,朱元璋亲自监理的南京明城墙,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也是迄今世界上最坚固的城墙之一,历600多年风雨而未倒,今天依然固若金汤。

据工作人员介绍,南京明城墙在军事防御功能上,针对当时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同时又结合了南京地区地形、地貌,无论在城墙的高度、厚度、基础、建材、城垣关键部位的设防,还是其城防建筑体系,均达到了中国城垣建筑较为完美的程度。

中华门固若金汤的重要原因——城砖

南京的城墙及中华门之所以六百多年屹立不倒,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所用的每一块城砖都可以很好的追溯,每一块砖都有从上到下的9个人负责,所以每一块砖都有过硬的质量保障。

据悉,明太祖朱元璋听从谋士朱升“广积粮、高筑墙”的建议,又担心铸造墙砖的官吏偷工减料,于是下令每一块砖头上都写上制造人的名字,这质量追踪制度估计是明太祖朱元璋最早在世界范围内实行的了。

在明代初年,工匠们谁都不想掉脑袋,况且效命的又是那样一个以杀人为乐趣的皇帝。所以每一块砖不仅经得起当时监工的检验,同时也经得起岁月的检验,六百多年过去了,每一块砖上的文字都清晰可见。

当时对于城砖最基本的检验标准就是”敲之有聲,断之无孔“,言下之意就是,敲起来必须要发出清脆的聲音,甚至能当作乐器使用,而将其敲断之后,砖的中间不能有气孔出现。

为了介绍这些城墙的城砖,在中华门二楼的一个藏兵洞中,有一个专门的城砖展,非常详尽的介绍了这些城砖的烧制过程、追溯制度,以及全国各地烧制城砖的区别等。

从展示的图文可以看到,这些城砖的制作过程非常规范,就像当今制造业的标准化作业一样,每一道工序都有明文规定,根本不能偷懒。

为了建造明城墙这一世界最长、规模最大古代城垣,朱远璋动用全国1部、3卫、5省、37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使用了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8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

从上图可以看到,为了保证这些城砖的质量,每一块砖上都印有清晰的文字,而且这些文字中必须包括从制砖工人、窑匠、小甲、甲首、总甲、主薄、司吏、通判、提调官在内的九个负责人,一断这城砖不合格,那么这砖上的九个人都要承担责任,严重者甚至会被处以死刑。

这是砖的种类,明朝一般有三种砖,一种是军砖(比如金吾卫、飞熊卫、广洋前所等),一种是工部砖(比如工部关防、官前窑等),一种是寺观砖(比如大和寺、报恩寺等)。

令人意外的是,在这些城砖上还发现了一些现代简体字,比如”万“、”刘“等,这真的有点难以理解,莫非当年简化汉字的时候,有参考这些城砖吗?

另一个没想到是,人民币有错版,这个城砖竟然也有错版,而且在这城砖上居然发现有一位甲首的名字与刘天王同名。

中华门现状

80年代以前,中华门城堡常年处于无人问津的废弃状态。1980年正式开放后,在国家旅游局、园林局、秦淮区政府和南京市文管会等单位领导和规划下,重新修葺完善,先后设立了中华门史料陈列室和盆景园等,并完成了周围居民、工厂和商家的搬迁以及清理工作,环境全面升级。

1995年,中华路、雨花路改造,中华门城堡周围建起了中华门广场,城堡与广场连为一体,相互衬托,更显雄壮巍峨。新增绿化面积近万平方米,并架设了一批高杆照明宫灯和草坪灯,环境非常优美,交通也更为便利了。目前,除敌楼、绞关亭外,古城堡的原貌已基本恢复。现在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同时还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