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历史探索 » 文章详细

世界首张黑洞图像面世 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来源:经济日报 浏览次数:475次 发布时间:2019-04-11


4 月 10 日晚,包括中国上海在内的全球多个地方同步公开了黑洞 " 照片 "。这是全球 200 多位科学家历时两年多、首次利用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射电望远镜,在近邻巨椭圆星系 M87 的中心成功捕获的世界首张黑洞图像。

该黑洞距离地球 5500 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 65 亿倍。" 事实印证,爱因斯坦是正确的,他的广义相对论经受住了考验,得到了首次试验验证。" 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说。

黑洞不是 " 洞 "

1915 年,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发表广义相对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宇宙中存在一种引力和密度都无限大的宇宙天体——黑洞。在它周围一定区域内,有个连光线也无法逃离的势力范围,这一势力范围叫作 " 事件视界 "。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黑洞预言无法证实。这一看不见、摸不着,却长久以来存在于科学家们想象和推算中的神秘天体,究竟是否存在?" 但目前,天文学家普遍相信黑洞确实存在于宇宙之中。"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路如森介绍。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台长沈志强表示,质量天文学家将宇宙中的黑洞分成三类:恒星级质量黑洞(几十倍至上百倍太阳质量)、超大质量黑洞(几百万倍太阳质量以上)和中等质量黑洞(介于两者之间)。而且,超大质量黑洞存在于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

如何给黑洞 " 拍照 "

欲睹黑洞 " 芳容 ",全世界科学家翘首以待了上百年,因为给黑洞 " 拍照 " 太难。

为揭开黑洞的神秘面纱,2017 年,一项黑洞观测计划,即 " 事件视界望远镜 "(EHT)计划正式启动。

路如森解释,黑洞本身的确是不发光的,但是这种被极度压缩的完全黑暗的天体,因为强引力的特性可以让时空弯曲,并吞噬周围的气体。在此过程中,气体的引力能转化成热能,气体的温度变得很高,进而发出强烈的辐射。而在这些明亮的气体衬托下,黑洞会产生一个黑洞剪影,这一剪影就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接近黑洞本身的图像。

路如森说,剪影和发光的气体之间会有一个分界,也就是事件视界。事件视界比黑洞阴影的尺寸小,大小约 400 亿千米视界之内,我们无法看到,但对事件视界进行拍照,黑洞的样子也就勾勒出来了。

按照 EHT 计划,全世界 200 多位科学家组成空前庞大的 " 战斗阵营 ",利用全球多地的 8 个亚毫米射电望远镜及其阵列,组成一个虚拟的望远镜网络,即 " 事件视界望远镜 ",同时对黑洞展开观测。

何以如此兴师动众?因为黑洞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无论哪一单个望远镜都只能望洋兴叹。" 形象点说,望远镜若想看到黑洞的事件视界,好比我们人类站在地球去看月球上的一个橙子。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沈志强说,"M87 中心的黑洞质量巨大,又相对接近我们,是地球上看过去角直径最大的黑洞之一,也因此成为 EHT 的一个完美目标。"

" 事件视界望远镜 " 的分辨率可以达到多少?一般来说口径越大分辨率越高。

沈志强说,要想看清楚黑洞视界面的细节,视界面望远镜的空间分辨率要达到足够高才行。为此,EHT 观测使用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观测波段是 1.3 毫米。世界各地的射电望远镜同步观测,同时利用地球自转,形成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分辨率约 20 微角秒。

虚拟望远镜成功组合只是第一步。这些望远镜分布在各种具有挑战性的高海拔地区。沈志强说,在平原上由于信号弱不适合观测,这些望远镜所在的地区大多是海拔三四千米的山区,空气稀薄,若在上面连续观测,对工作人员来说是项挑战。

但是更大的挑战来自于天气。因为只有这 8 个望远镜及其阵列同时顺利观测到黑洞,才能达到最高的灵敏度和最大的空间分辨率。而现实是,留给科学家们观测的窗口期非常短暂,每年大约只有 10 天。

" 以夏威夷地区为例,去年有两次观察期,天气很好,非常适合观测。" 沈志强说。

多次独立的 EHT 观测通过多个校准以及不同的成像方法均揭示了一个环状的结构及其中心的暗弱区域,即黑洞阴影。

" 黑洞就像沉浸在一片类似发光气体的明亮区域内,我们预期黑洞会形成一个类似阴影的黑暗区域。这正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可我们以前从未见过。"EHT 科学委员会主席、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海诺 · 法尔克说," 这个暗影的形成,源于光线的引力弯曲和黑洞视界对光子的捕获。暗影揭示了黑洞这类迷人天体的很多本质,也使得我们能够测量 M87 中心黑洞的巨大质量。"

未来还会做什么

" 一旦我们成功对黑洞阴影成像,就可以将观测结果与理论预言相比较,检验考虑了时空弯曲、超高温及超强磁场等物理性质在内的大量模型。令人惊讶的是,我们所观测到图像的许多特征与理论预言相一致。"EHT 董事会成员贺曾朴评论道," 这使得我们对观测的理论解释,包括对黑洞质量的测量,都充满信心。"

拍到震撼人心的黑洞照片,是众多科学家团结协作的结果。而且,我国科学家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长期关注高分辨率黑洞观测和黑洞物理的理论与数值模拟研究,在 EHT 国际合作形成之前就已开展了多方面具有国际显示度的相关工作。在此次 EHT 合作中,我国科学家在早期 EHT 国际合作的推动、EHT 望远镜观测时间的申请、夏威夷 JCMT 望远镜的观测、后期的数据处理和结果理论分析等方面作出了中国贡献。

另外,在 EHT 全球联合观测的 2017 年 3 月至 5 月,上海 65 米天马望远镜和新疆南山 25 米射电望远镜参与了密集的毫米波 VLBI 协同观测,为最终这个 M87 黑洞成像提供了总流量的限制。

" 对 M87 中心黑洞的顺利成像绝不是 EHT 国际合作的终点站。" 沈志强说," 我们期望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EHT 会有更多令人兴奋的结果。"

" 我们已经做到了上一代人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天体物理中心哈佛大学及史密松宁学会 EHT 项目主任谢泼德 · 多尔曼总结说," 技术的突破、世界上最好的射电天文台之间的合作、创新的算法都汇聚到一起,打开了一个关于黑洞和事件视界的全新窗口。"(经济日报 · 中国经济网记者 沈 慧)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