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可能考虑购买股票的传闻甚嚣尘上,引发市场的热议。
受此消息刺激,周三早盘A股表现强势,三大指数集体大涨,盘中涨幅均超过1%,上证指数盘中最大涨幅接近2%。不过,随着多个业内人士出面澄清,A股应声回调,上证指数午后涨幅明显收窄,创业板尾盘收绿。
央行直接买股票传言的源头,最早来自于中证网的一篇报道。1月8号,中证网发表东兴证券张岸元的快评《央行持有本国股票资产大有可为》,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在此之后,野村控股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野村控股亚洲研究部负责人Jim McCafferty认为,股市是重要的国内政策工具,央行可能在2019年开始购买中国国内股票,他说道:中国将采取超越以往的措施来刺激股市。
将传言推向高潮的,则是国内券商龙头中信证券今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央行购买ETF的可行性如何》。在这份报告中,中信证券表示,从中国的情况来看,央行购买ETF具备一定可行性,最直接的一个潜在作用是置换证金的持仓。相较证金,央行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进行股票ETF购买的成本更低,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交易。
不过,对于中国央行可能购买股票ETF的说法,市场上也有不同的声音。
中信证券明明表示,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的行为与中国国情不符。明明认为,中国央行效仿日本央行购买股票ETF也会存在道德风险。比如,什么时间点入市,以及什么时间点退出都存在道德风险。股市投资是私人部门行为,央行从逻辑和法理上来讲,都不具备可行性,尤其是人民银行法并没有指出它可以直接投资股市。
另外,据一财报道,接近央行人士1月9日表示,没有听说有这样的计划。这不太现实,法律上也不支持。按照目前的中央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为执行货币政策,可以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包括了:“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及外汇”。但是,并不包括购买股票。
央行参事盛松成、东北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沈新凤也认为,央行直接购买股票或者ETF的理由不成立。从各个方面考虑,央行都没有必要直接购买股票。第一,目前中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央行没有必要进入股票市场。第二,央行购买股票容易加大股价波动性,很可能扰乱市场定价功能。第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储备工具较多,目前仍应该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第四,央行进入股票市场,将出现监管难题,并且容易影响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第五,健康的股票市场决定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制度改革。
实际上,国家央行直接买本国股票,在全球市场上,早有先例。其中,日本央行就是典型代表。
随着外国资本的撤离,日本股市陷入低迷,日本央行挺身而出、为国接盘,自2010年开始购买ETF。自2013年黑田东彦上台以来,日本央行将购买ETF作为振兴经济的抓手,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2017年和2018年,又各自增持了大约6万亿日元的ETF资产。截至2018年末,日本央行持有ETF资产余额达到约23万亿日元,持有的股票及ETF持有量占央行总资产约4.39%,占交易所总市值约3.7%。而短期之内,日本央行买ETF的做法,应该不会改变。
而伴随着日本央行持续买入ETF,日经225指数也持续攀升,日本股市迎来了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