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网上报名http://admission.bit.edu.cn/online-registration.html咨询电话:010-68913345,68949926 传真:010-68423233 邮件:admission@bit.edu.cn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号体育馆南厅A11房间,邮编100081
北京理工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首批进入“211工程”,第十所进入“985工程”建设行列,进入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的理工为主、工理管文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
吾党首创,时代荣光
历史沿革与杰出贡献
北京理工大学的前身是1940年诞生于抗日烽火之中的延安自然科学院,由毛泽东同志亲自题写校名, 李富春、徐特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1949年随党中央迁至北平,1952年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1988年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北京理工大学继承和弘扬延安精神,秉承“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的校训,始终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延安时期,北理工前辈披荆斩棘,历苦弥坚,一步步发展壮大;新的时期,北理工人自强不息,追求卓越,一次次铸就辉煌。建校以来,学校始终以国家需要为导向,创造了第一台电视发射接收装置、第一枚二级固体高空探测火箭、第一辆轻型坦克、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第一台 20公里远程照相机等多项新中国第一。新世纪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在国家多项重大工程中承担的任务数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为铸成世界一流的大国利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学校勇挑2008年科技奥运、绿色奥运和奥运安保科研重担,承担的项目数量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在2009年国庆60周年阅兵的30个方阵中,学校参与了22个方阵的装备设计和研制,在2015年“9·3”大阅兵的27个地面装备方队和10个空中飞行方队中,学校参与了17个地面方队和8个空中方队的装备研制工作,数量和深度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学校设计和研制了“神舟”与“天宫”对接的核心部件,并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学校实施了中国首次太空基因实验。学校研制的测控数传一体化应答机成功用于中国首颗新北斗导航卫星。“嫦娥二号”遵循北理工“轨迹”成功实现全球首次对“战神”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
70多年来,北京理工大学作为国家培养卓越工程师的红色摇篮,为祖国输送了18万余名高层次人才。其中有李鹏、曾庆红、叶选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110余位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和将军;有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中国核潜艇之父”彭士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谢光选,中国自动武器专家、“中国枪王”朵英贤等39位院士。北理工的昨天是一部春华秋实、成绩卓著的光辉历程,北理工的未来更是一曲让人激情澎湃、奋发向上的雄浑凯歌。
立德树人,桃李天下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拥有教职工3342名,两院院士15人,国家“千人计划”教授3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3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9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1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21人,博士生导师671人。另有各类国家级创新团队31个,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9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4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工程、材料、化学、物理等4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已经形成了理工并重,理工融合,工理管文协调发展,覆盖10大学科门类,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培养体系。北京理工大学大力推动“强地、扬信、拓天”的特色发展路径,在精确打击、高效毁伤、机动突防、远程压制、军用信息系统与对抗等国防科技方面代表了国家水平;在空间自适应光学、智能仿生机器人、绿色能源、现代通信、工业过程控制等军民两用技术方面占据了明显优势。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年度科技经费超过20亿元,科研经费持续稳居全国高校前10位,人均科研经费位居全国高校前2位。
近几年,在全国宏观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学校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7%(其中60%以上本科生继续深造,深造率位居大陆高校第8位),研究生就业率接近100%。毕业生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就业为主,到国家重点建设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超过70%,向航天、航空、电子、通信等行业输送毕业生数量位列全国高校前列。英国高等教育调查公司发布的QS2017全球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中,北京理工大学位居全球第107位,在大陆高校中排名第7位(北京高校第3位)。
海纳百川,力臻卓越
教学科研与国际交流
北京理工大学迎着全球化的时代大潮,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QS2017世界大学排名中,北京理工大学位居第389位,在内地高校中排名第15位。学校与来自六大洲、67个国家和地区的252所世界高水平大学签订校级合作协议,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大学等50多所合作院校签订学生交换协议,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著名院校建立了8个本科生双学位项目,项目涉及15个学院。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等国际高水平大学开展交换学习、访学、暑期学校、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的学生国际交流,已形成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全球网络。2014年,在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见证下,学校与莫斯科国立大学合作举办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16年,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获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学校积极服务于国家外交政策,已在海外建立了两所孔子学院;目前,在校留学生1938人,来自122个国家。2016年学校参加国际交流的本科生人数覆盖在校本科生总数的22%,学校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奖学金资助名额超过100人。
明理精工,继往开来
发展理念与战略目标
在烽火中诞生,历经风雨洗礼而弦歌不辍;在和平中成长,践行德学品格而不骄不躁,充分展现了北理工人勇攀高峰的铮铮铁骨和拳拳报国的赤胆忠心。延安精神,薪火相传;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今天的北京理工大学正承载着强我中华的光荣与梦想,遵循七十年校庆时张德江同志提出的树立“引领之雄心、育才之恒心、报国之决心”的要求,朝着“把北京理工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大踏步迈进!北京理工大学正张开坚实的臂膀,真诚地欢迎您——满怀立志报国、创业奉献之情的青年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