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行业资讯 » 历史探索 » 文章详细

清史探秘:他是乾隆帝最敬重的大臣,却因一事而三次激怒乾隆帝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次数:250次 发布时间:2017-10-08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个时期做官比较危险——一个是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一个是清世宗雍正帝时期。

能够平安度过这一历史时期,并且还能够一直得宠的大臣,实属少见。

而今天我们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牛人——他不仅能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始终得宠,而且还是整个清朝时期唯一一个拥有配享太庙资格的汉人。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在清朝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廷玉。

张廷玉,字衡臣,安徽桐城人,他的父亲张英曾经出任过康熙朝的内阁大学士,位居宰辅。

父亲牛掰,儿子也不弱——康熙三十九年,张廷玉顺利考中进士,而且名列前茅。

很快,他就进入到了皇帝的秘书培训班——翰林院,成了一名庶吉士。

后来,他在康熙帝的办公室——南书房值过班,出任过侍讲学士和内阁学士。

可见,他的知识之渊博,是常人所不及的。

康熙五十九年,张廷玉终于在仕途之路上迈出了一大步——出任刑部侍郎。

雍正帝即位后,张廷玉先后出任过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等要职,并且进入了内阁,成为了宰辅重臣。

雍正七年,加太子太保;

雍正八年,雍正帝组建军机处,张廷玉又是三位军机大臣其中之一。

要知道,军机大臣是雍正帝亲心中的亲信,是绝对的心腹,一般人是根本进不去军机处的。

雍正帝去世之前,张廷玉被选为顾命大臣,而且特意下诏让张廷玉他日配享太庙——清朝开国一百多年,张廷玉是第一个拥有这种资格的汉臣。

乾隆皇帝即位后,先是让张廷玉总理国家大事,把他放在了首辅大臣的位置上,对他恭敬有加。

乾隆元年,乾隆帝又让他监管翰林院;乾隆二年,加三等伯——在清朝,文臣被封为伯爵的,张廷玉是第一人。

也就是说,此时的张廷玉,已经破了两个历史记录。

乾隆四年,加太子太保,并且得到了乾隆皇帝的特许——张廷玉已经年过七旬,不必每天早晨都参加早朝,而且酷暑、寒冬和大风、雨雪之时,也可以不用来上班。

乾隆十三年,年近八旬的张廷玉因为身体原因,请求退休。

但是,乾隆皇帝却并没有答应,乾隆皇帝表示,张爱卿你深受康熙、雍正两朝厚恩,并且还被世宗皇帝选为配享太庙之人,怎么可以退休回老家呢?

对此,张廷玉解释到——宋明时期,也有不少配享太庙的老臣们,可以退休回老家。另外,大臣七十退休,也是自古以来的惯例。

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乾隆皇帝看来,张廷玉这是在邀功——别人七十岁退休,我都给你干到八十岁了,你还不让走,这个就是你的不对了。

对此,乾隆皇帝并没有生气,表示古代大臣八十岁还在上班的,也比比皆是,更何况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的臣子也不在少数。

总之,乾隆皇帝的意思,是不想让张廷玉退休回老家,一怕大臣对此事有微言,二怕张廷玉死在老家自己无法对先皇交代。

但是,张廷玉也仿佛抱定了一定要退休回老家的信念,再次上奏折进行辩驳——他表示,诸葛亮处于乱世之中,而自己是太平盛世的臣子,不能同日而语。

见张廷玉执意要离去,乾隆皇帝拿出了杀手锏——他表示,即使你不看在上两位皇帝对你的恩宠,就是朕这些年来对你的厚爱,你也不应该离去。

乾隆皇帝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你要是再执意离去,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了!

然而,最终乾隆皇帝没有争过张廷玉,被迫同意他退休。

但是,张廷玉此时可能是老糊涂了,竟然要求乾隆皇帝为自己写一份保证书,保证自己死后会配享太庙,被后世皇帝所祭拜。

张廷玉的这个要求,虽然过分,虽然乾隆皇帝心中非常不高兴,但还是抽空给他写了,并派人专门给他送到了府邸。

但是,张廷玉在收到这份保证书后,并没有亲自前去致谢,而且让自己的儿子前去代劳。

对此,本已经在心中大为不满的乾隆皇帝,当即就怒了,下旨对张廷玉进行了训斥——老虎不发威,你还真拿我当病猫啊!

训斥完后,张廷玉还被削去了伯爵,但配享太庙的资格乾隆皇帝还不敢轻易给他拿去。

然而,还没等张廷玉动身,乾隆皇帝的皇长子突然去世。

作为朝廷大臣,张廷玉自然不能够在这时离去。

终于,在大阿哥的丧事处理完后,张廷玉就急急忙忙上路了——落叶归根,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信念,张廷玉估计是担心自己时日不多,到不了老家就死了。

对于张廷玉的此举,乾隆皇帝再次龙颜大怒,认为张廷玉是对已故大阿哥和自己的大不敬。

最终,经过廷臣的商议,张廷玉被免去了配享太庙的资格。

不久之后,乾隆皇帝又因为张廷玉早年间所举荐的两个人,犯了重罪,而追究了张廷玉的责任,千里迢迢收回了多年来对他的各种赏赐之物。

五年后,张廷玉在安徽老家去世。

此时,乾隆皇帝心中对他的怨恨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不仅恢复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而且还特意赏赐了一些祭品专门派人送了过去。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