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的时候,风华正茂,意气风发,上课期间,老师放了一份马云在《赢在中国》评论的视频,讲的是他的创业经历,从大学学英语牛逼开始。在大学期间获得的荣誉:凭借出色的英语稳坐外语系前五名。之后当选学生会主席,后来还担任了两届杭州市学联主席。
毕业之后是学校唯一一个去大学当英语教师的,说到自己当老师的时候评过杭州市十佳教师,发起西湖边上第一个英语角,开始在杭州翻译界有名气。
当时马云说到自己这些光彩荣耀的时光,再看看他的个头长相,真的是一碗很好的心灵鸡汤,让我开始觉得自己可能是未来的第二个马云。
然而,马云能做成这些,并不是凭借机会或者资源。马云英语这么好,老师资源这么多,创办的翻译社还是失败了。如果马云有的是坚持,基本也就是第二个海博翻译社。
海博翻译社的失败让马云拥有了独立创业的经验,而在义乌进货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广泛的小企业主们,为他的未来埋下了伏笔。
回忆总是美好的,就像我回忆起我的高中生活,从早上 5 点到晚上 11 的学习真的好充实,而当时的感觉真是要了老命。马云的创业经历实际也不是这么的顺利。
去美国那次是浙江省交通厅委托到美国催讨一笔债务,事情的发展并不是很成功。就去了西雅图见一个朋友,第一次上了互联网。刚刚学会上网,他竟然就想到了为他的翻译社做网上广告,上午 10 点他把广告发送上网,中午 12 点前他就收到了 6 个email,分别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说这是他们看到的有关中国的第一个网页。马云当时就意识到互联网是一座金矿。
中国黄页上线后,马云带合伙人何一兵到北京拜会当时的互联网偶像张树新。那个时候的马云,名不见经传,张树新很忙,她花了半小时见马云。
中国黄页在杭州出名之后,马云要进一步在全国成名。他再一次来到北京,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一名司机。马云将稿件递给司机,同时塞给他 500 元钱。“不管什么媒体,发了就算你的。”司机很有能耐,发了 5 个媒体,还上了《中国贸易报》头版。这也成为后来马云推广的主要方式,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后来放弃中国黄页,去外经贸部的经历,马云说是因为和老总的思维不一致而选择回杭州从头开始,实际是因为之前答应给马云他们30%股份, 5 个人租了一个 20 平方米的房间,连续苦干了 15 个月。外经贸部官方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网站全干了出来。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是中国政府首次组织的互联网上的大型电子商务实践,净利润做到了 287 万元。事情做出来了,但马云们的股份在体制内却很难落实。每个月就拿几千元一个月的工资,其他什么也没有。
在外经贸的待遇不如意,加上 1998 年底的互联网越来越热,借助外经贸部平台,马云认识了杨志远,结交了广泛的外贸关系。名有了,关系有了。
商业模式是现成的,在外经贸部就探索了出来的。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净利润 287 万元,从实践上证明这个市场的存在和这个商业模式的坚固健康。
再到后来的蔡崇信加盟,孙正义投资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自己做得不开心,跳出来创业,这无可厚非。而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处理这件事情。马云当时离开没有带走公司的人,没有强烈要求分多少钱。只是把自己的原始部队给带回来了。
而在华为的副总裁李一男就不同,跳出来创业,还没有处理好与原公司的关系,闹得水深火热,最后虽然自己聪明,却有着不好的名气。
我也曾有着梦想,不为赚钱,只为解决社会的问题。大学篮球场离宿舍教学楼比较有,附近又没有便利店。所以我就每天拉几件水去篮球场卖,本来利用这个条件,我可以以翻倍的价格去卖水,但我还是按原价卖,就当是服务于同学们。每天都要去,有时候太阳晒人,还要去批发店拉货,这是一个累活,坚持了两个月后,我放弃了。
数次怀疑自己做的事情是不是正确的,是不是脑子不灵清了。还能不能在当下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我已经从那个心怀梦想的少年,变成了心怀梦想的青年。
浮躁、敷衍、市侩是我现在生活中的环境。班上那位文笔最好的女同学,在为领导名字的排序问题烦恼。口才最好八面玲珑的胖班长,天天游走于会所,酒吧,餐桌之间,比以前更加胖了。曾经一起打游戏的室友,每天都要按要求在朋友圈为公司做宣传。没有人再谈起我们当时的梦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