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社会焦点 » 社会关注 » 文章详细

80%的父母都不懂,为什么与孩子分离越早,越成功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次数:391次 发布时间:2016-12-07

文 | 雨霏

成长树原创,其他公号转载请输入“授权”


我的朋友圈不久前被一位朋友的状态刷屏。


她是名全职妈妈,儿子4岁,一直都是自己带。最近有一个她的老同事给她推荐了一个特别好的职位,希望她可以重返职场。


几经权衡,她决定接受这个职位。但是如果她上班,孩子就没人带了,需要送去幼儿园。


这是她从孕期到现在第一次要把孩子给别人照顾,原定是25号入园,她从24号晚上就开始朋友圈刷屏:


“大宝自己收拾了小书包,看起来很期待去幼儿园哟”,“连夜给大宝缝了一个小水杯带,上面有妈妈的名字和爸爸的名字,希望他不要害怕”,“大宝明天要上幼儿园了,担心得睡不着”……


第二天孩子上学之后,朋友圈更新更是频繁:


“路上跟大宝重复幼儿园的注意事项,大宝说他记住了他会乖”,“大宝跟老师做了自我介绍,很大方”,“大宝看着幼儿园的玩具,就自己去玩了,我走了他居然没哭”,“在幼儿园门口站了好久,孩子从没离开过我,一会肯定会哭着找妈妈”,“给老师发了好多条微信问孩子的状态,老师说大宝不像第一天来幼儿园的孩子,很有主见跟其他小朋友玩的很好”……


给她发微信,调侃她现在是不是特别空虚寂寞冷?


她回:从没离开妈妈的孩子,第一次上幼儿园不哭是不是不正常?


被需要的感觉

辛苦并快乐着


记得看过一篇曾奇峰老师的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应该可以诠释朋友内心感觉:


“如果孩子在没有我协助的情况下,跟我没关系的情况下,竟然可以快乐的话,这个会让我觉得被严重的抛弃了。”


她在孩子入园第一天胆战心惊如坐针毡,孩子却在幼儿园交朋结友嚷着明天还来。


一方面证明她把孩子培养得确实成功,孩子大方独立,能够适应新环境,另一方面,朋友好像也突然发现,以前那个有她在,谁抱都不行的大宝贝,如今已经不再非她不可,不再是粘人的小尾巴了。


有时候做父母的心理,就是这么奇妙。盼着孩子长大,自己能轻松一些。可突然意识到孩子长大了,却也有点失落。


有部韩剧叫《请回答1988》,里面有一个类似的桥段。


金正焕的妈妈有事要回娘家一趟,她很不放心家里的丈夫和两个儿子,就在离家之前一直告诉他们“如何在妈妈不在的时候,保证自己活下去”的注意事项。三个男人很不耐烦,一直催促她快走,而她,几乎是一步三回头。


她刚一离开,三个男人像解放了一样开始了毫无规矩的生活,各种作天作地,胡吃海塞了几天。


当他们得知妈妈又要提前回来时,紧急的把屋子收拾干净。妈妈一进门,屋子是干净整洁的。然而妈妈的脸上,却写满了失落。




儿子不明白,为什么都做的很好,妈妈反而不开心呢?儿子的朋友东龙回答出了真相:


“因为妈妈不在家,而家人还过得很好”


随后小儿子开始搞破坏,故意让哥哥烫到,故意弄坏煤饼,故意装作找不到短裤,然后大喊妈妈来帮忙。



妈妈嫌弃着:“没有我,你们怎么活”。可是脸上,却露出了笑容。


父母的心就是这样,无条件无保留的爱,把孩子扶上马之后,还想要送一程。


但是哪怕孩子长得再大,飞得再远,自己能做的事情再多,也希望孩子有困难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自己。自己能永远是孩子的依靠,永远给孩子一份照顾。


放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也是必须要做的事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里面开头的故事看完很有感触:


广州一所著名大学任教的老教师和妻子,打算趁着十一长假去南京看看读大学的女儿。


临行前,他们准备了女儿爱吃的零食,什么蛋挞、酸奶统统带了一堆。他们希望可以给女儿一个惊喜,但是没想到见面之后却碰了一鼻子灰。


女儿责怪父母为什么不经她同意就来南京,这样直接过来是对她的不尊重。


然后妈妈说我们就是想你了,女儿却说天天微信还有什么可想的,你们真是感情泛滥。夫妻俩打算让女儿陪着在南京转转,女儿却说跟同学约好了去苏州玩,然后匆忙离去了。


夫妻俩在南京呆了一天,觉得无趣,又坐着高铁返回了广州。


老教授心中很不是滋味,他打电话给好友问:你说我错在哪里?


把文章转发给我的一位朋友看,他是做出国留学培训方面工作的,他说自己见过更过分的。


他辅导过一个学习能力各方面都不错的孩子,也帮孩子申请到了很不错的美国大学就读。但是仅仅在入学两个月后,家长匆匆忙忙找过来,说一周联系不到儿子。


他也跟着着急,但是却不太费力的联系上了那个男生。男生后来跟他说,只是因为父母控制欲太强了,自己想躲几天。


男生父母家境尚好,就是对孩子管教很严格,就是那种限制交友,会看日记,房间不准锁门,随时推门就进的那种。


孩子觉得自己出国了,终于脱离控制了,想不理父母,疯几天。


这两个孩子,确实都不太懂事,处理问题的方式也太过极端。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孩子是父母教育出来的,孩子身上体现的问题,又何尝不需要父母做出调整呢?


想去看他,就像去看望其他老朋友一样,提前打个电话让他有时间准备。想让了解他的情况,就利用各种软件和平台,大大方方的去了解,像朋友一样的交心,给他一些尊重。


跟孩子划清界限,对孩子放开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却也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之一。


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真正的爱就教他独立


中学的时候,在学校和公交站附近,经常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拖着一个大袋子,在学校周围和公交站周围捡空的饮料瓶。见到有人拿着快喝完的空瓶子,他会凑上去傻笑,鞠躬说“空瓶子,谢谢”。


中年男人是附近住的一位老奶奶的儿子,有智力障碍,口齿不清,行动也不便利。


老奶奶靠着捡垃圾收废品把儿子养大的,但是她似乎也知道,自己不能照顾儿子一辈子,就教儿子洗衣服和善意的笑,好让别人不讨厌他欺负他。还教儿子做简单的饭,好让儿子不饿着。


然后每天带着儿子去捡垃圾,让儿子去学。鞠躬和那句“空瓶子,谢谢”也是她教了不知道千万次,儿子才学会的。


等儿子学的差不多了,她就什么都让儿子做,然后自己慈祥的看着。


比起凡事都照顾得妥帖的做法,老奶奶的做法虽然看了不免心酸,但是却似乎更为明智。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曾提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老奶奶肯定没听过这句话,但是她做了同样的事,她放弃了永远照顾儿子的想法,教会了儿子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存的本领。哪怕日后的生活会异常艰辛,但她已经为孩子做了自己能做的全部。


几年前看到过尹建莉老师的一条微博,是这样写的: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生活窒息。


孩子,终有一天要长大,要远离我们而去。我们除了教会他独立面对世界的本领然后再顺其自然的放手,其实,别无他路。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