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帝国一把手毫无争议是皇帝(当然,那些极少数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婴幼儿皇帝及性命操纵在权臣手中的傀儡皇帝除外),那么作为未来的皇帝,太子这个位置自然是炙手可热、举世瞩目。
历来围绕太子位置,不知道酿成了多少兄弟相残、同室操戈的人伦惨剧。
那么是不是说做上太子之后,从此就高枕无忧等着做皇帝了呢?大多数情况下还真不是这样的。因为通常皇帝都是终生制的,因此没有几个皇帝心甘情愿主动退位的(唐睿宗李旦是主动退位,不过这种不恋权的皇帝稀缺程度远远超过大熊猫)。即使像乾隆这样碍于自己发过的誓言(执政时间不超过自己的爷爷康熙帝),将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儿子嘉庆,自己心不甘情不愿下的做起了太上皇,但是军国大权依然死死的攥在手里。
历来皇帝对于太子的感情是非常矛盾和复杂的,太子表现太过积极、政绩卓著吧,皇帝会有危机感,怎么着,等不及了,想抢班夺权。太子如果表现平庸、无所作为吧,皇帝又要怀疑了,你到底行不行啊,我的决定到底对不对啊,是不是考虑考虑其他儿子呢?
因此,历朝历代太子们的人生,活脱脱就是一部小媳妇受气史。至于遇到老爹精力强悍、寿命悠长的,那更是苦不堪言了。
大家看看下面这份死在自己老爹前面的太子名单就明白了:
汉武帝太子刘据,死亡年龄:38岁,死亡原因:被迫举兵造反,后失败,被逼自杀。
隋文帝太子杨勇,死亡年龄:约38岁,死亡原因:被废,后被弟弟杨广矫诏赐死
唐太宗太子李承乾,死亡年龄:27岁,死亡原因:谋反失败被充军,后郁郁而终。
元世祖太子真金,死亡年龄:43岁,死亡原因:因禅让事件惹怒忽必烈,后惊惧成疾而亡。
明太祖太子朱标,死亡年龄:38岁,死亡原因:病逝。
除了朱标病逝以外,其他几位都和自己的父亲爆发了激烈的冲突,最终都没能倒在了通向皇位的路上,没能修成正果。这一位置的难度系数,可见一斑。
(图)此配图由 姜国芳 绘
通常来说,想做好太子,最起码的几个特点必须要有:
一、心理素质要好
能经得起夸奖,比如工作干的倍棒,皇帝老爹当着众人夸奖你了,这时候千万不能沾沾自喜,而一定这样表态:取得成绩都是皇上领导的好,存在问题都是由于自身能力不足导致,以后要继续紧密团结在以皇上为绝对核心的领导集体周围,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为取得更大的成就而努力奋斗!
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小尾巴不能翘起来!
更能受的了批评,例如太子真金、太子朱标等,遇到那么强势、牛叉的父亲,事儿办的不能让老爹满意,批评几句,虚心接受,别最后心理素质跟不上、受不了批评,把自己的小命给玩完了,那真是得不偿失。
(图)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7月30日—1505年6月8日),汉族,年号弘治,明朝第九位皇帝
心理素质方面表现异常出色的要数明孝宗朱佑樘了。
由于父亲明宪宗非常迷恋比自己大18岁的万贵妃,因此万贵妃权倾后宫,为所欲为。自己没有儿子,就到处找宫内孕妇的麻烦,偶然出生的朱佑樘从小就要在爱心人士的庇护下东躲西藏,时刻提防万贵妃的陷害。
哪怕在被立为太子后,这种对他的陷害也是家常便饭,下毒、刺杀、告黑状等等,可是令人惊奇的是每次朱佑樘都逢凶化吉,并且能够沉着应对,一次次挫败了万贵妃等人的阴谋。
如果没有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可能他已经被害死无数次了。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从小在中黑暗的政治环境长大的明孝宗朱佑樘并没有形成阴暗扭曲的人格,登基之后,依然保持宽容、谦逊、大度的行事作风,最终在众多名臣的辅佐下,也成就了他执政期间的“弘治中兴”。
这也就是为什么把这一条放在第一位的原因,心理素质不过关,很容易把命给搞没了,那么其他方面再优秀,也是白搭。
二、孝顺
有人说,这也能算一条,是的,历朝历代都讲究以孝治天下,因此一个人是否孝顺,直接关系到他的道德水准的高低和前途命运的成败。
咸丰皇帝(老四)和恭亲王(老六)争夺太子之位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说明,先来说说两个人的硬件条件,
老四:有点瘸腿、身体柔弱、资质一般
老六:身体倍棒、形象、气质一流、文武全才
可是,仅仅靠孝顺,老四直接把老六给KO了,主要表现在两件事上:
晚年多病的道光皇帝打算最后一次考验这两个儿子,以此来决定太子的人选(其他儿子年龄太小,不在考虑范围),他以国家大事来考察老四和老六。
老六是口若悬河、舌灿莲花,这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风采真是夺目逼人。
老四呢,伏地流涕,关怀和担忧道光的身体。
(图)道光帝,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
还有一次,道光带领众阿哥在南苑打猎,文武双全的老六是当仁不让的打猎冠军,而老四呢?未发一箭,两手空空。
道光问其何故。
老四对曰:“正值春天,鸟兽繁育,儿臣不忍杀生,唯恐有伤天和!”
道光帝大喜过望:“这才是天子该说的话啊!”
所以,老六成了恭亲王,老四成了咸丰帝。
三、善于学习和思考、自身能力过硬很重要
汉明帝刘庄不是父亲光武帝刘秀所立的第一个太子,原先太子刘疆因为母亲郭圣通皇后被废,;连带着他的太子之位也没了。
刘庄是汉武帝第二任皇后所生,除了在身份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外,更得益于他自己的杰出表现了。
有一次,朝廷发现垦田亩数和人口不相吻合,于是开始重新清查田亩,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度田事件。
之后,各个州郡的官员纷纷进京汇报工作,光武帝看到陈留来的官员携带的的文牍上写有,“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于是他就问这名官员是什么意思。这名官员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个什么所以然。
这时,侧立一旁只有十二岁的刘庄插话说,这是郡里的官吏教他怎么核查土地。
光武帝好奇的道,那为什么河南南阳不能问呢?
刘庄又说,河南是帝城,南阳是帝乡,这两个地方田亩和宅第肯定逾制所以不能认真核查。
光武帝于是命人详加查问,事实真相果然真如刘庄所说。自此对自己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儿子更加的青睐。
(图)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
建武十九年(公元43年),单臣、傅镇等造反,占据原武城,劫持了该城的官吏。光武帝派臧宫率兵围剿。
由于原武城粮草充足,所以臧宫虽然把他们困在城里,又死伤很多士兵,但就是攻不破城池。
光武帝召集文武大臣们商讨对策,众人大多提议提高攻城后的奖励来激烈士兵的斗志。
只有刘庄主张不要围城太紧、太急,从而能够让叛军有突围的机会,这样一个亭长就能对付他们。结果真如刘庄所料,叛军分散突围后很快被各个击破。
后来,刘庄被立为太子,他和他的儿子汉章帝在位期间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明章之治”。
打铁必须自身硬,自身素质过硬才是最大的资本。古代如此,现代依然,不爽现在的工作,那么问问自己,是不是离开现在单位,出去之后被别人抢着要,还是要到人才市场上到处去投递简历,被用人单位挑来挑去。
不被猎头猎过的职场人不是优秀的员工。
四、不得罪小人,善于搞好和宠臣之间的关系
历史上很多太子,都倒在了皇帝身边的小人手上。
汉武帝太子刘据,一向看不惯当朝宠臣江充的嘴脸,每次碰面,都不给他好脸色看,江充也担心啊,得罪了太子,得小心以后自己的小命啊,那时候出国又没现在容易,惹不起还可以躲得起。
因此江充也试图缓和和太子刘据的关系,可是一次次热脸贴上冷屁股之后,他由希望、失望,变成了绝望,最后演变成了疯狂的念头,干掉太子,结果他一手炮制了“巫蛊之祸”,也导致了太子刘据的悲惨结局。
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的是谁呢?嘉庆皇帝。
乾隆朝时,谁是第一号大红人,和珅,看官要问了,纪晓岚呢?别逗了,您真以为像电视剧演的那样,老纪敢这么捉弄和大人,这要在真正历史上,估计他有十个脑袋都被砍了。
和珅的发迹历程不详细赘述了,无非是长相讨乾隆喜欢,办事让乾隆放心,拍马屁让乾隆舒心。(把顶头上司琢磨这么透彻的,放眼整个中国历史,和大人都排在前列,他穿越到现在,也绝对是职场达人)。
和大人身上佩戴的官印据说好几十颗,每次别人找他盖章真是一件麻烦事,不过没办法,和大人喜欢,不这样,如何显示他权倾朝野、威风八面呢。
因此基本上,自从乾隆四十一年开始,和珅开始青云直上以后,敢于得罪他的人几乎找不到了,那么面对这位皇帝身边头号红人,那时候还是十五阿哥的嘉庆是如何做的呢(事实上,乾隆三十八年,他已经被秘密立为太子)?
乾隆晚年,除了和珅,其他人压根不明白这位老皇帝在说什么。
(图)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
这就给了和珅以极大的操弄权柄的便利,他想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说成是乾隆的圣旨,宫中遍布他的眼线,哪怕即位的嘉庆皇帝也是处处受到限制和监视。
和珅曾在嘉庆即位初期赠予其玉如意,所以嘉庆写下《咏玉如意》数首诗,也是借机拍和珅的马屁。
和珅看了嘉庆写的几首诗后,立即轻蔑的笑说:“嘉庆不足以与我斗智谋”。因此逐渐的对嘉庆放松了警惕。
但是小心谨慎、夹着尾巴做了几十年人的嘉庆仍不放心,他下令和珅除了公开场合外,不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又称赐和珅良田美宅,奴仆婢女。用以进一步笼络这位天字第一号权臣。
和珅权大欺主、嚣张跋扈的赫赫威名,竟然传到了国外,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曾经出使清朝,有幸目睹过和大人的光辉业绩,回去之后,他再回忆录里写道:“许多中国人私下称和珅为二皇帝”。
最终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乾隆一死,对和珅恨之入骨的嘉庆皇帝罗织了二十条大罪,家产被抄没,和珅本人被嘉庆下令赐死。
嘉庆语录:忍你,不是怕你,躲你,不是惧你,一朝权在手,让你拿命偿。(不和你计较平时那些无礼,和你来个算总账,不是也挺过瘾么?)
五、生个好儿子
各位看官看到这一条,肯定要说了,有没有搞错,这一条也能算?
历史上还有人是沾了儿子的光,最终或是巩固了自己的太子之位,或是真正入了皇帝的法眼,被选为继承人的。
明太祖朱棣的太子朱高炽,是个走路都需要别人搀扶的大胖子,戎马一生、英明神武的永乐大帝横竖看这个儿子不顺眼,多少次萌生要废了这个儿子的太子之位,另立另一个儿子、汉王朱高煦,这个汉王不是省油的灯,勇武好斗,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汗马功劳,老爹也曾经暗示过,小伙子,好好干,以后我这位置就是你的。
得了老爹的鼓励,加上自己老爹看大哥不顺眼,汉王同志一直以来是上蹿下跳,到处活动,无时无刻不想坐上太子的宝座。
可惜太子朱高炽为了宽厚,加上理政经验丰富,愣是有惊无险,不过彻底稳固太子之位,还得要说他生了个好儿子——朱瞻基。
(图)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成祖朱棣长子。在位年号洪熙。
话说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爷爷,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自己的父亲朱元璋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棣醒来还在久久回味这个美妙的梦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觉得十分吉祥。忽然下人报告世子夫人为他生了个大孙子。
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映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这婴儿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忙乎:“此乃大明朝之福也”。(一个藩王生个孙子,也敢口出狂言说是大明的福气,不知道他老爹知道后,会不会扁他一顿)
不过,朱棣对这个孙子一直是青睐有加,出征漠北的时候,也是经常带着他,放在自己身边亲自培养。同时安排朝中博学多才的大臣教授他儒学知识、治国之道等。
朱瞻基长大成人后,文武双全、举止得体,也被朱棣立为“皇太孙”,这等于为大明王朝选了两代皇帝,逐渐的朱棣也就熄灭了更换太子的念头。
另一个沾了儿子的光的就是雍正皇帝了,康熙在位时,由于太子不争气,最终被废黜,导致诸皇子对太子之位是虎视眈眈,各个使出了浑身解数,不过,被搞得筋疲力尽的康熙皇帝却始终没有表态。
按照事后诸葛亮的看法,抛却阴谋论来说,雍正登基之后,确实干的不错。那么康熙为什么最终选他呢?这肯定得益于他兼具孝顺、能力强、不争即争的几大优秀特质,当然他的好儿子弘历给他加了不少的印象分。
(图)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在当时还是雍亲王的胤禛的精心策划下,康熙终于见到了这个十二岁的孙子,不要惊讶,老皇帝康熙此时有九十七个孙子,整天政务缠身的他仅仅见过其中一小部分。
这次会面,弘历的沉静、聪慧、得体给老皇帝康熙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且将他带到宫中亲自抚养,同时,找人给乾隆看了八字,贵不可言。又特地去看了弘历的生母,显得异常慎重。
世事如烟,我们已不得而知到底在雍正即位过程中,弘历起了多大的因素,但是作为一个深谋远虑的政治家,康熙在最终事关传位方面,肯定要多方权衡、慎之又慎的。
儿子表现的一直比较出色,不太喜欢出风头,而且做事稳重、踏实,现在这个孙子又是如此优秀,那么康熙综合考虑,把位置传给雍正,也就显得很顺理成章了。
其实,把以上几个转化下,完全可以变成职场生存指南:心理素质过硬(每遇大事有静气);忠诚于公司;善于学习、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和领导身边红人搞好关系;有一些特殊的技能(酒量好、会唱歌、会跆拳道等等,艺多不压身嘛)!
读懂了太子们的生存之道,也就领悟了职场的奋斗指南,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史的意义不就在于能够更好的指导现实么?愿你我都能有所感悟,愿每天我们都能有新的收获,愿我们期待的生活中的美好都能在我们不断的努力中如期而至!(文/ 天野苍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