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教育考试 » 教育资讯 » 文章详细

公办小学真的比不上民办牛校吗?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次数:340次 发布时间:2016-06-03

5月7日是上海民办小学面试日。据市教委数据显示,今年上海共三万一千多人报名民办小学,平均录取率大概在1:3左右,上外附小这样的名校录取比率则为1:10,有个别更热门的学校甚至达到1:30。

  “家长一定要淡定。”5月11日,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系教授华爱华就“幼升小”问题接受澎湃新闻采访,“孩子的学习过程很漫长。一年级的‘赢’不算赢,一年级的‘输’不算输。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品质。”

2015年5月7日,上海,一位女孩正在排队等候进校,参加幼升小面试。 本文图片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杨深来
2

  2015年5月7日,上海,一位女孩正在排队等候进校,参加幼升小面试。 本文图片均来自澎湃新闻记者 杨深来

  是牛校成就学生?还是学生成就牛校?

  “我一直在思考,一些民办小学为什么被称为牛校?为什么吸引众多家长?难道真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优质教育资源,教育水平高?”

  在华爱华看来,真正的好学校不必靠“择优”来成就它的名气。

  “家长们看到的是升学率。但是,如果这些学校无法选择生源,按‘摇号’或‘就近入学’接收学生,它们还会有这么高的升学率吗?如果还有这么高,那就表明它的教育质量确实高。但如果是以学生的提前、加倍学习来成就学校的名气,所谓‘牛校’我是要打问号的。”

  华爱华说,孩子在被选择的过程中,负担被加重了。而小学为了不辜负家长的高昂付出,也很重视升学率,加重学业负担,让孩子牺牲其他方面的发展。“这是学生成就学校,并不是说学校本身就是真正的好学校。”

  她也承认,面对几倍于招生人数的意欲入学的生源,有的小学确实不得不进行“选择”,但具体的选择方式有待优化。

  “真正的好小学不应该太看重抢跑式超前学习带来的暂时优势,应该看重孩子其他方面的学习品质,例如学习习惯、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等。比如学校可以去找幼儿园了解孩子的特点,可以找家长谈话,可以通过活动对孩子进行观察等。”
2016年5月7日,上海,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进入学校参加参加幼升小面试。
2

  2016年5月7日,上海,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进入学校参加参加幼升小面试。

  怎么看待“输在起跑线”上?

  据说,此前上海民办学校误发录取通知短信,先是发给家长“您的孩子被录取了”,接着又发“此前系统有误,您的孩子没有被录取”,让家长和考生的心情经历了很大的起伏。

  在不少家长的观念里,小学一年级甚至更早的时候就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进了好小学,就更能进好中学,最后考上好大学。

  “这都是家长自己的推理。这种错误的认识会让家长压迫孩子,孩子以后就能难跟上去。”

  “小孩的个体差异本来就很大,有的人起点高,有的人起点低。”华爱华说,起点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受过高强度集中训练,比如在外面报辅导班,做提前学习;还有一种是家长平时注重教育渗透,比如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出去见世面、让孩子多阅读等。

  “起点高的孩子相应地有两种发展可能性。一是后期会慢慢落下去,二是因为保有学习兴趣,始终有一个好成绩。”

  “也有起点平平的孩子,在四年级、五年级的时候成绩逐渐追上来。也有一直(成绩)上不来的。一旦家长的逼迫让孩子失去好奇心和学习动力,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成绩就会上不去。”

  “因此家长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的长期学习过程。能够走到后面,被称为‘赢家’的孩子,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求知欲望。如果是被动学习,收到压迫产生焦虑紧张情绪,后期上不去的可能性很大。”

  华爱华还补充,公办学校的师资并不差,老师都是从师范学校毕业的,都是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如果家长逼迫孩子学习又成效不好,就把责任推给公办小学,这是不合适的。”
2016年5月7日,上海,一位男孩在家长的陪同下排队进入学校大厅准备参加参加幼升小面试。
1

  2016年5月7日,上海,一位男孩在家长的陪同下排队进入学校大厅准备参加参加幼升小面试。

  提前学数英,要看孩子兴趣

  至于幼升小考题中常见的英语、数学,华爱华认为若出于孩子自己的兴趣,那是可以先学的。但如果是“家长的兴趣”,她坚决反对。

  “掌握同一个知识点,幼儿的学习效率远远不如小学生,要多花几倍时间。”华爱华反问,“如果要付出大量时间代价、牺牲孩子的快乐,让孩子体验超年龄的难题,到底值得吗?最后孩子到了该学的时间点又失去了学习兴趣,得不偿失。”

  事实上,不少家长得知隔壁家、楼上家或某某朋友家的孩子会奥数、英语后很容易产生比较心理,生怕自己孩子落后了。

  “竞争并不是越早越好的。比如我有一次碰到一个家长送孩子去学前辅导班,我就说这种提前学习只是暂时领先,随着年级提升,大家都学了这些东西,优势就没有了。那位家长说,所以我们就继续在外面学,不学就要被别人超过了。”

  “这样花费大量时间和财力,最后也不一定能保持优势。这种竞争性的学习,家长把自己的虚荣心强加给孩子,孩子很容易忽略了学习兴趣。到后面孩子成绩上不去,家长不知道是自己的长期压迫导致的,还以为是孩子的能力不行。”

  如何寓教于乐培养孩子?

  华爱华感慨,孩子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阳光开朗的性格,这比积累知识更重要。”

  那如何让孩子有健康的心理?华爱华举例,比如多让孩子在幼儿时期进行游戏。“国外研究表明,四岁孩子搭积木的能力与他中学时期的数学能力正相关。因为积木涉及到对称、架空、测量等,有很多数学思维在里面。”又比如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观、秩序感,给孩子阅读、涂鸦的机会,都有长远好处。

  “学习不在于幼儿园时期记了多少拼音汉字,而在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在孩子后期学更难知识的时候就会显现。”

  华爱华表示,孩子的特长一定程度上与天赋有关。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尽可能接触各种机会,让兴趣自发形成,等兴趣显现之后再来定向培养。“不要一早就替孩子定向。比如家长可以提供工具材料,让蜡笔、手工纸等触手可及,又比如经常带孩子去美术馆,而不是一开始就送孩子到外面特意去学画画。”

  “机会与天赋相辅相成。孩子越小,广泛的机会越重要。”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