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社会焦点 » 社会关注 » 文章详细

安徽医生累倒喝葡萄糖背后:小女孩捐献父亲器官

来源:网络推荐 浏览次数:286次 发布时间:2016-05-22

安徽医生累倒喝葡萄糖背后:小女孩捐献父亲器官

  陈磊累倒在地喝葡萄糖的画面

  人民网合肥5月21日电 这注定是一场令人感动的生命仪式,凡人善举也必将被人铭记。5月19日晚,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生陈磊累倒在地喝葡萄糖的画面,让很多人感动。而他当天参与的手术,也一样令人感动,因为那是一场传递生命的器官捐献手术。

  5月19日15时50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手术室内,在对捐献器官的郑以祥遗体鞠躬致敬后,医生成功实施了器官获取手术。郑以祥捐献了一个肝脏、两个肾脏,这意味着,三个生命垂危的病人有望获得重生。

  15岁少女自愿捐献父亲器官

  陈磊,今年34岁,是安医二附院泌尿外科主治医师,同时也是一名器官捐献的协调员。

  每一个捐献的器官,都可能拯救一个生命,但中国自愿捐献率很低,每年都有众多患者苦苦等待。因此,不少医院都安排医生担任器官捐献协调员,发现有合适的器官捐献者,就与病人或其直系亲属协调沟通,希望病人能捐献器官,陈磊就是其中一员。

  5月17日中午,从金寨县来合肥打工的郑以祥,因自发性脑出血,出现呼吸循环衰竭,从脑外科进入安医二附院ICU。经过抢救,郑以祥仍处于深度昏迷状态,瞳孔放大,多名专家诊断后认定为不可逆性脑损伤。

  “病人进入脑死亡状态,心跳随时可能停止。”陈磊介绍,器官获取对时间要求很高,病人离世后要立即做手术,否则就会受到损伤无法使用,所以得知郑以祥的情况后,他立即放下科室的工作,开始跟时间赛跑。

  “我们的协调成功率只有一成,10个人里面有9个不同意。”陈磊很快跟郑以祥的家人进行试探性接触,但这次的结果,让他深受感动。

  郑以祥的情况比较特殊,父母都已不在,与妻子离异,直系亲属只有两个孩子,最大的是15岁女儿小郑。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小郑主动提出捐献父亲的器官。

  “其实我爸还活着,只是换了一种形式。别人的家庭也很不幸,既然我们家已经很不幸了,希望可以让别人生活得更好一点,让他们可以生活美满一点。”小郑在接受采访时说。

  器官捐献协调员与时间赛跑

  小郑的话令人动容,但她毕竟只有15岁,还没有达到法律上的成人年龄,陈磊又开始跟郑以祥的其他亲属接触。

  “如果有成人直系亲属,工作就方便一些,陈磊医生要沟通的人多了,花费时间和精力也就更多。”安医二附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谢栋栋,在此次器官捐献手术中,是OPO(人体器官获取)小组成员,此前也做过协调员的他,深知这个工作的复杂和困难。

  谢栋栋介绍,这个过程中,协调员不但要做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完善相关法律手续,并不断关注病人的情况。

  虽然这次协调工作比较复杂,但跟郑以祥其他亲属接触后,陈磊的内心十分温暖。

  “他的几个兄弟思想境界也都非常高,都表示支持孩子的想法。”初步接触很顺利,让陈磊信心倍增。此后,他加快了工作节奏。

  从5月17日中午1时许到5月18日深夜,他每半个小时观察一下病人情况,同时跟病人家属、医院、红十字会沟通,为随时可能到来的手术做准备。

  5月18日23时许,连续紧张工作一天半的陈磊才离开医院。但5月19日凌晨5时许,他就接到ICU护士打来的电话。

  “病人情况出现异常,我们要随时做好准备了。”陈磊说。

  “最让人感动的是器官捐献者家属”

  5月19日上午8点开始,器官捐献协调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阶段。陈磊时刻观察病人情况,与病人家属做最后的沟通,准备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并通知医院做好手术准备。

  “从早上8点开始,一直到下午2点,一直在跟病人家属在做这方面的接触,忙得把吃饭给忘记了。”陈磊说。

  此前的协调工作中,不少病人家属在最后关头思想起了变化,没有签署同意书。而最后关头,小郑也确实犹豫过。

  “担心会被认为不孝顺,但想着父亲一个人可以挽救三个人,最后还是签了字。”小郑说。

  5月19日15时50分,捐献器官的手术正式开始,在场医生一起向郑以祥遗体鞠躬致敬。此时,陈磊还在坚持,他要跟红十字会的协调员一起,监督整个手术过程。

  16时40分左右,当手术快结束的时候,陈磊感觉身体有点不舒服,有点发冷。

  “我感觉不舒服,就想找地方休息休息。”手术室外,陈磊靠着墙坐了下来,看他脸色不对,手术室护士长余满荣赶紧拿来葡萄糖给他。

  “这种情况经常有,所以医院特意为医护人员准备了葡萄糖。”余满荣说,手术室病人家属是进不来的,医生在里面努力和辛苦,一般人很难看到,所以陈磊医生的那张照片才会让人感到震撼。

  陈磊累倒在地喝葡萄糖的画面被广泛传播,也给医护人员带来很多感动。谢栋栋在接受采访时就说,他相信医患关系会越来越好,而他也会鼓励女儿当医生。

  “医生确实辛苦,但相比之下,我觉得器官捐献者家人的支持,才是真正让人感动的。”安医二附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于德新说。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