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宝是谁?金庸《鹿鼎记》中的男一号,老爹不知何人,老妈则是丽春院的非头牌妓女,只因一次纯属偶然的事件,小宝被一个叫做茅十八的好汉带入京城,由此拉开神奇诡异只有在武侠小说里才会有的故事情节。
可问题就在于:韦小宝的真身是谁?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人物——很多貌似搞文学和历史的老爷们这便开腔了,纯属全痛瞎掰!(全痛又是哪个?老爷您看的不会是盗版书吧?)
好了,那么就容司马斗胆,在此一言:韦小宝的历史原型还真有,且就在清朝,只不过不在清初的康熙年代,而是清末民初。而且,他还真姓韦,名字里也有个宝字。
(不同时代的韦小宝,就我而言,最喜欢的是92年的周和98年的陈)
1895年10月26日,兴中会在广州发动起义,幕后策划人为孙逸仙、杨衢云、陆皓东等,几个月策划,建立秘密机关数十处,联络防营、水师及会党乃至于江湖好汉,可最后的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兴中会机关被破获、枪械被没收、重要干部被逮捕乃至有陆皓东做了为革命牺牲第一人。
结果,自然是而追究其失败原因,其实是因为消息走漏——出了叛徒!
而这个叛徒,当时第一的说法是某个会员的兄弟。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曾逃到日本横滨,有个叫冯自由的年轻人曾追随他,做了兴中会的重要干部。也就是这位兄台,写了一篇叫做《革命逸史》的文章,说叛徒最初被认为就是朱某,因为怕受牵连,所以向官府自首,说是将功赎罪。
如此看来,似乎已有定论,可是不然,因为朱某的告密到了衙门那边,两广总督老爷就问了:“是哪一个要造反啊?”回答说是一个姓孙的家伙,全名叫做孙逸仙。
一听说孙逸仙要造反,总督老爷登时就笑了,这个姓孙的你们还当真,那就是个狂士,一天到晚喜欢说大话,造反?你们真当他有能耐来着?
结果被总督老爷训斥一顿,这事就这么搁下来了。
可没多久,又有一人前来保密,这人便是“韦小宝”的历史原型,真名叫做韦宝珊,当时的兴中会临时主席黄咏商就是他的小舅子,
冯自由是这么写的:“至初十日晚,派丘四、朱贵全率领散处新安深圳盐田沙头各地集中九龙之会党先锋队二百馀人,乘保安轮船晋省。然在此犹豫期间,已为驻港密探韦宝珊所侦知,遂电告粤吏使为戒备,同时党军所私运短枪六百馀杆亦为海关发觉。”
韦宝珊当时的身份,是大清国的驻港密探,只不过孙中山等人不知而已。起义之前,兴中会多次在韦宝珊家里开会,他要告密,那真的是太方便了。
而总督老爷那边,接到朱某的情报后几乎就是无动于衷,一阵狂笑,可这回连韦宝珊也来报告,那就大不同了。
但问题就在于,这个叫做韦宝珊的家伙,事后不但未遭到革命党的报复,若干年以后在香港的地位还越来越高,1919年,他甚至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
英国皇家历史学院院士一位姓黄的教授认为:“要么是同名同姓,要么是冯自由搞错了,因为香港名流韦玉被英女王册封的名字正是韦宝珊爵士。”
(韦宝珊)
要知道,香港史上曾有四位华人,先后出任港方定例局议员,简单而言,他们就是能参与香港事务管理的华人代理,其中便有名人伍廷芳(后任中华民国军政府外交总长)。韦宝珊在这个位子上呆了长达21年,1914年以后还成为局内首席议员,一直到1917年才因年老多病而退休。只不过据说他很少公开发言,往往选择在议会外私下处理问题(这倒是符合中国人的政治风格)。
而在与民国的关系相处上,韦宝珊也曾有不少亮点,譬如辛亥革命爆发后,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向孙中山副手胡汉民投降时,双方便一致约定,要韦宝珊担任保证人,以确保政权平稳过渡。而此后袁世凯也授予他一枚三等嘉禾勋章以表拉拢,二次革命爆发后,袁世凯甚至还打算用韦宝珊来代替胡汉民做广东都督,结果是被韦宝珊婉拒了。
在金庸的小说中,韦小宝实际上与韦宝珊颇多相似之处,韦小宝一方面与大清皇帝有一腿,另一方面又拜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做师傅,在外头还跟俄罗斯的索菲亚公主有瓜葛,这简直就是八面玲珑。而你看韦宝珊,其实也是如此,大清国那边他搞得定,英国这边他是议员,革命党这边他又时常给钱给物给协助,哎哟犸呀,基本上就没有他搞不定的。
实际上,金庸自己也曾说过:“(韦小宝)这个人物的由来主要是受海外华人(韦宝珊)的启示。”只不过创作小说之际,将时代背景从清末民初,转移到了清朝前期康熙时代而已。而交游的对象,也从大清、港英、革命党三方变成了大清、俄罗斯与天地会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