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优目录:乐信分类目录网 » 资讯 » 社会焦点 » 聚焦身边 » 文章详细

注册资本登记制度“落地生根” 为中国经济稳增长护航

来源:网络搜索 浏览次数:617次 发布时间:2014-03-05

近日,备受关注的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已在全国推开。作为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此项改革降低了创业门槛,激发了市场活力,厘清了政府职能,创新了监管方式,获得全社会的广泛“点赞”。

  专家指出,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以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为代表的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功地释放出巨大的市场能量,在很大程度上稳定了经济增长,为调结构、促改革提供了空间,成为推进经济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激发市场活力 为稳增长护航

  此前,最低注册资本、企业经营场所审核是许多创业者进军商海面临的大难题,繁琐的年检制度也成为饱受企业家诟病的“大麻烦”,许多人曾因迈不过这些“门槛”而放弃创业之路。随着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的“落地生根”,这些“门槛”几乎被削到最低。

  国家工商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刘玉亭表示,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对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激发投资热情,调动各方面的投资力量,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特别是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等新兴企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数据显示,2013年10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后,四季度新登记市场主体加速增长,同比增长46.2%,环比增长4.4%。去年全年全国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131.54万户,同比增长19.6%,比2012年高出17.8个百分点。

  观察人士认为,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挑战下,中国经济未来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红利能否及时抵消转型阵痛。而通过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为市场松绑,将有效地带动就业,这对于缓冲转型升级带来的冲击、稳定经济增长极为有利。

  事实上,伴随着一系列简政放权、削减审批的改革举措,我国的就业形势保持了稳定。截至2013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5.5%和9.3%,从业人员也较上年同期增长9.7%,这也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支撑。 

  宽进严管 推动经济治理现代化

  在降低“门槛”鼓励“宽进”后,如何有效地进行监管?对此,刘玉亭表示,仅就市场主体准入这一个环节而言,看起来是宽进宽管了;但从市场主体准入到退出的全过程来看、从改革前后相比较来看,监督管理实际上是更严格了。

  据工商部门介绍,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后,将形成“严管”的制度体系,将有失信行为和违法违规记录的市场主体列入经营异常的“黑名单”,提高企业“违法成本”和“失信成本”,使其受到市场机制的制约和惩戒。

  “如果进入黑名单,那你就完蛋了”。国家工商总局党组书记、局长张茅表示。监管部门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随机的抽查机制,工商、税务、质检、银行等部门相通,一旦企业失去信用,就会受到“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社会共治严管;未来可能就要面临破产,甚至终身离场的可能。

  张茅指出,宽进意味着自由,但不是混乱;严管意味着秩序,但不是束缚。过去的教训就是重审批轻监管,一管就死,一放就乱。改革注册资本登记制度,对市场监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实际上,从单一的政府管理走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交互共治,公司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不仅体现了政府理念和定位的转变,更是推进经济治理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厘清政府和市场边界,限制政府权力并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这样的治理思路才能让“市场的力量在整个中国经济体系中得到释放”。

  过去一年,政府在简政放权、放宽准入方面多做“减法”的同时,力求在加强监管、服务社会方面多做“加法”,这种“自我革命式”的改造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一致叫好。我们也相信,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这种良好的势头能进一步持续,这些利国利民的改革能够进行到底。

相关文章

最新收录

访问链接已失效 广而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