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一个妈妈找到我,向我倾诉她教育孩子的烦恼和困惑。她说,她10岁的儿子脾气暴躁、厌学、逃课、违反学校纪律等各种不良表现,并告诉我,她儿子原来也曾是一个学习优秀、乖巧懂事的好孩子。
接着,她说,“儿子的变化开始于2年前我丈夫在一次意外中不幸去世。丈夫离世后,我在儿子身上倾注了我全部的爱。首先我放弃了一半的生意,每天接送儿子,陪他写作业,寸步不离地守着他。对于儿子提出的一切要求,我都会想方设法地满足他。因为我觉得孩子已经失去父亲了,已经够可怜了,所以我要给他更多的爱,不让他在其他方面输给别的孩子。”
“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甚至为了儿子放弃了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时间,放弃了自己的朋友圈。但是,我这么辛苦的付出,换来的却是儿子一天天的退步,儿子的暴躁、叛逆,儿子看向我那愤怒和仇视的眼神。我真的想不通,我那么爱儿子,一心一意为他好,为他放弃了自己的一切,为什么换来的却是现在这样的结果?”说到最后,这位妈妈的声音已经哽咽。
听了这个妈妈的哭诉,我的感受颇为复杂,既为母亲对孩子无私付出的爱而感动,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但同时也感到深深的担忧,这个母亲全然没有意识到: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障碍”。
通过这个妈妈的故事,我想提醒家长们:过度溺爱、无条件的迁就,一定会给孩子的成长带去毁灭性的伤害。孩子就像是一株幼苗,而父母就是细心栽培幼苗的园丁。真正的园丁一般都是辛勤的、细心的、周到的,为了幼苗的茁壮成长,园丁不仅要给幼苗浇水、施肥,而且还要随时杀虫、剪枝、修整……然而,如今的父母,很多都缺乏园丁对幼苗的剪枝、修整的意识,剩下的全是溺爱、娇惯、迁就、呵护。因此,孩子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毛病,也就不难理解了。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很优秀,不仅孝顺、独立、有主见,而且学习也很好,还经常组织同学参加各种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和朋友的交流,我总结了她教子成功的原因:
1、父母具有健全和健康的人格。如果家长有严重的心理创伤,没有安全感、归属感,将希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就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灵成长。
2、父母要正确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在父母理智的爱当中,看到父母以身作则,感受到父母的希望和期待,明确自己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学会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负责。
我诚恳地建议各位家长,在百忙之中,在茶余饭后,认真地想一想:我对孩子表达爱的方式正确吗?我现在的行为会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影响?我今天的所作所为是适度的、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吗?
最后,有几句话送给家长们:
教育孩子,而不仅仅是养育孩子;爱护孩子,但不要袒护孩子;宽容孩子,但不能纵容孩子;温柔对待孩子,但不能事事妥协;关爱孩子,但不要溺爱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