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请他出山,要封他官职,他说了一句话,结果当了一辈子农夫
文/晏建怀
诗能不能改变命运呢?这是个问题。当今时代,诗情匮乏,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能记下一二人名字、三四行句子已经不易,指望通过诗歌来改变命运则显得十分可笑。不过,我国作为诗的国度,在历史上却不乏诗能改变命运的故事,魏野便是其中一例。
魏野首先是处士,他隐居于陕州东郊,日对云山,夜观星月,不求闻达。魏野更是诗人,博览群书,才高八斗,年纪轻轻就著作等身,常常被文学爱好者和士大夫们追随,陪着他吟咏终日,乐不知返。魏野学习唐代姚合﹑贾岛,苦心经营,力求独特,给宋初的诗坛吹来一缕清新之风。象《题普济院》中:“数声离岸橹,几点别州山”,象《晨兴》中:“烧叶炉中无宿火,读书窗下有残灯”,均是人见人爱的警句,魏野因此诗名大振。魏野不仅在当时的中原有名,他的《草堂集》还传到了辽国,被契丹人争相追捧。当时,辽国只能找到《草堂集》上半部,1008年,辽国皇帝特意派使者赶到宋朝首都开封,向宋真宗求取《草堂集》下半部,让宋真宗脸上大感荣光。
宋真宗是爱才求贤之君,魏野因了卓越的诗才进入了当朝皇帝的视野,成了皇帝关注的对象。不久,宋真宗下诏书,召魏野到京城,要封他官职。人家十年寒窗,金榜题名,才能得一小官,魏野仅凭一部诗集就能得到皇帝的青睐,只要他把握机遇,立马就能鱼跃龙门,青云直上。诗能改变命运,这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十分神奇的事情,但这件事情的神奇之处在于,人家稍有小才,往往就会“一知充十用”,放肆吹嘘,自我炒作,希望博得个提拔重任,而魏野作为才华横溢的诗人,不但不“顺杆爬”,反而上书宋真宗说:“我实愚憨,天资笨拙,加上喜欢自由,疏于礼节,请让我守候田园草庐,继续当一介与世无争的农夫吧。”就这样,他委婉地拒绝了皇帝,把人家梦寐以求的机会给白白糟蹋了。
而更为神奇的是,魏野的诗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改变他人的命运。据同时代王辟之的《渑水燕谈录》记载,大中祥符年间,陕州司法参军刘偁因故罢官,由于他平时特别廉洁,又无积累,回去时竟然连盘缠都没法凑足,只好把自己的马卖了,换成一头瘦驴才总算回到了家。刘偁是魏野的好朋友,同情之余,魏野写了《送刘法曹东归》一诗送给刘偁,诗曰:“上官多是叹穷途,得替行装尽有余。谁似甘棠刘法掾,来时乘马去骑驴。”后来,当这首诗捧读在宋真宗手中时,宋真宗当着宰相的面,大发感慨说:“小官中竟然有廉洁到如此程度的人,真是江山有幸啊!”立刻把刘偁提拔到京城做官。几年间,刘偁就由小小的幕僚提拔为正六品郎官,连升数级,步步登高。自己的诗能改变他人的命运,这恐怕是魏野当初写诗时未曾预料到的。
另据司马光的《温公诗话》记载,当时,宋真宗全民动员,搞了一场的以“西祀东封”为主题的祭祀活动,牵头组织这项活动的是宰相王旦。活动结束后,王旦收到了魏野寄赠的诗歌:“圣朝宰相年年出,公在中书十二秋。西祀东封俱已了,好来相伴赤松游”,以诗规劝王旦激流勇退。王旦读到好友的赠诗,觉得十分在理,便手持诗歌,向宋真宗请求告老还乡,终于实现了高位善终的好结局;同样的情况,宰相寇准因官场斗争被贬永兴军通判,当了四年贬官后,宋真宗召他入京,重新启用,魏野也不失时机地送了他一首诗,中有:“好去上天辞富贵,却来平地作神仙”的句子,建议他不要过于贪权恋位。寇准读罢此诗却很不高兴,不但没有隐退的打算,反而高调复出,结果两年后就又被贬职到湖南道州,仕途不顺,坎坷一生。后来,当他终于醒悟之时,便把魏野的诗题写在窗前,朝夕吟诵,自我解嘲。
诗的确能改变命运,不过有时也会因人而异。